山川匯流沖積成蘭陽平原,曾是葛瑪蘭人的家,漢人屯墾建城,老屋聚落孕育出豐饒人文,一草一木都有來歷,一磚一瓦皆是典故,時光遲遲悠遠,轉瞬間召喚...
來自撒哈拉沙漠的黑人建築師,用非洲隨地取用的黏土、木柱及鐵架,號召鄉親協力,在貧瘠土地裡長出契合在地需求的靈魂建築,震懾近年以絢麗奇巧為主流...
一場疫情,讓遠距醫療,這個過去被認為難以在台灣落地的科技,變成降低醫護染疫風險的利器。 在隔離病房的新手母親、沒有任何一家民營診所的北...
買房子是大部分臺灣人一輩子的最大投資,圍繞著買房子而來的價格波動、土地利用、周邊建設、合理稅收、都市更新也總是政府揮之不去的多元難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桃園市是台灣唯一參加的城市,副市長高安邦率團發表桃園市智慧城市治理成果,市長鄭文...
搭火車從台東火車站離站,行車經過鹿野、都蘭,沿途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才躍然眼前的泰源盆地,是海岸山脈中面積最大的盆地,周邊青山滿綠,點綴仙氣...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是致力於全球環境研究與發展的智庫,其團隊研究指出,若人類社會在未來十年內,...
瘟神肆虐,新冠肺炎無聲卻殘酷地踐踏全球,聯合國標榜的SDGs目標也首次出現指數倒退。 在這樣的風險中,一座城市,如何展現它的韌性? ...
我們拍攝到水獺媽媽帶著水獺寶寶,數量愈來愈多,代表湖尾溪的放流水提供生物很好的棲地!」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張武達興奮地說。歐亞水獺是瀕臨絕種的...
每年產值破兆元的竹科,像新竹縣市的守護神,餵養百萬居民,同時孕育出新竹得天獨厚的人口結構。據財政部統計,二○一八年新竹市每申報戶平均綜合所得...
高鐵駛近台中,四公尺高的「TAICHUNG」白色英文字矗立溪畔,像是搶先在高鐵到站廣播之前,就偷偷告訴旅客即將抵達的頑皮提醒,倒映著這八個大...
陳年的巴洛克式建築排站在大溪狹窄的小道裡,老鄉親隨意在門邊閒話家常。早期,這兒是樟腦、茶葉、木材、煤炭等貨物集散地,英、德、西班牙人的行鋪都...
台灣放眼世界,更該內觀島嶼。一旦我們張大眼睛,走入這塊土地時,將可以發現從產業企業、地方政府、在地人民一起翻轉、共同改變的力量。 本刊...
只要撥打電話或透過線上預約,符合長照資格的爺爺、奶奶,不僅能輕易叫到專車看診,所需的費用甚至比搭計程車還便宜。這樣的服務發生在四百萬人口的新...
前兩個月因為疫情大家宅在家時間多了,白天冷氣用電量也隨之增長,不少人收到電費後晴天霹靂,明顯感受到溫室效應造成的生存壓力。 隨著國際淨...
聯合國1991年公布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寫到,每個人都有安全、和平、與尊嚴地居住某地的權利,不論經濟收入、年齡、性別、族群,都有...
疫情威脅下的東京奧運,在眾人疑懼中開幕,卻在歡呼讚嘆中圓滿閉幕,這是因為運動員們展現的拚勁與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人類不畏困境,奮力向前的韌性。...
綠能是未來的能源趨勢,雲林縣發展綠能光電,推行地方能源漁電共生,不僅帶動地方發展,創造農電雙贏,也符合SDGs確保人人負擔得起、可靠和永續的...
從日治時期到1981年,隨著嘉義市阿里山林場砍伐林木輸出,木業景觀應運而生,嘉義市因此獲得「木都」之名。然而對生態的衝擊也演變為木業的沒落,...
台南,擁有400年的文明歷史,隨著時代的向前推進,高樓、新房不斷在這座城市冒出頭來之際,在此同時,人們選擇保留壯闊的古蹟建築藉以懷想過往,但...
健康城市是台南市一直以來的施政方向,自2003年起推動,藉由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健康城市聯盟(AFHC)來承諾及重視市民健康,並於201...
20年前,台北市推行「垃圾費隨袋徵收」,民眾抱怨連連,但今天,台灣之所以有「資源回收王國」美名,其實都來自當時這項「不順從民意」的政策。
對SDGs的重視,讓新北市站上國際舞台.日前《今周刊》2020 6都永續城市調查結果揭曉,新北市在社會力、環境力拿下第一名。本刊特選其各自代...
談到永續發展,鮮少人會與觀光聯想在一起,近年基隆和平島公園發展卻獨具一格,從打卡拍照的蜻蜓點水玩法,走向有深度、更環保的旅遊模式,改變的起點...
北投⼠林科技園區以串聯內湖科技園區及南港軟體⼯業園區等產業軸帶,打造本市⾼科技產業創新⾛廊為願景。為了發展本園區成為⽣物技術、媒體、資訊、通...
雲林縣是臺灣的農業大縣,近來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不僅加入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更積極導入智慧科技、逐步落實永續...
2020年適逢臺北市設市一百年,前一年英國《牛津詞典》公布「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為年度代表字,邁向下一個百年...
循環城市2.0翻轉資源利用模式 臺北市建構永續發展路徑
持續關心台灣永續發展,《今周刊》與民調機構時勢合作,首次以聯合國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
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人類生活環境,為凝聚國際推動永續發展的決心與共識,臺北市環保局今(15)日舉辦「2020臺北市氣候行動國際論壇」...
二〇一九年西班牙比斯開省舉辦的第一屆「全球繁榮與包容城市獎」,臺北市在一一三個評比城市中位居第六,是亞洲最佳名次,這都歸功於臺北市多項永續發...
行政院喊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引起熱議。其實近來強調環境與人才都要與國際化接軌,以打造國際幸福宜居城市為目標的地方政府早已開跑,祭...
臺北捷運成立二十二年來,打造的舒適便利搭乘環境,一直廣受國內外乘客稱讚,因此身為大眾矚目的公營事業機構,為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兼顧營運收...
1.評選標準:「全球50強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基金評等機構晨星(Morning Star)編製的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簡稱:地球評等),為最主要標準。五顆地球為最高評等,次一級為四顆地球。若地球評分相同,則次以晨星評等為標準。
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 是協助投資人了解投資組合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因子的關聯度。ESG評等最高以5顆地球 (High)表示,次高為4顆地球 (Above Average) ,評等最低則為1顆地球(Low)。晨星永續投資評等每月更新一次。
2.評選範圍: 以全球市場所有主被動基金為基準(不分市場、產業、商品、區域、主題)。參與評選基金,需經台灣主管機關核准,也就是台灣投資人能取得合法的投資管道之基金。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