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核電還是綠電?今周刊「國人核能發電意向調查」:66%民眾支持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
今年是日本311核災十周年,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發生後,國內各界要求檢討核電政策,力促發展替代能源。十年後的今天,台灣社會對核電態度是否改變? 《今周刊》於今年3月委請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民意調查研究中心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66%受訪民眾支持政府目前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的政策。 不僅如此,近45%民眾反對啟封核四,38.3%表示支持。
蔡政府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成的目標,並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工作,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今(24)日在《今周刊》主辦的新能源國際論壇上表示...
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將2025年綠能發電占2成,作為施政目標之一,其中,太陽光電安裝量需達20GW、離岸風電5.7GW。對於外界關切...
看了卅幾年的企業參訪,有很多企業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像30年前的郭董在深圳龍華廠,廿年前在天津魏家老大的家談他試吃方便麵,這些年看到立訊王來春...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動工打造台灣第一的電池芯廠;王貴雲創立的長庚國際能源,也宣示要問鼎龍頭。
尹錫悅就任韓國總統後積極與岸田文雄對話,不但解除了日韓貿易戰時期的各種禁令,就雙邊歷史問題展開協商外,更積極促進雙方經濟合作,甚至達成共構「...
英國搖滾天團Coldplay上週末11、12日在高雄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創下逾17萬人新高紀錄,打破今年3月韓國女子天團BLACKPINK演...
台泥指出,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台灣時間周三(11/15)清晨4時宣布,加拿大政府將出資支持台泥企業團旗下的能元科技Molicel,於溫哥華打造...
中研院攜手台電在周二(11/14)發布「去碳燃氫發電技術」,成功讓天然氣裂解製氫燃燒發電技術跨出實驗室,串接商用小型發電機組,並設下目標,要...
針對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終須退場,各界均有共識,但對於何時該退、怎麼退場卻意見分歧。 政府如何顧及各方利益,在開發商、供應商間畫出適當的...
台灣在二○一八年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最初面臨外商質疑、國內推動緩慢兩壓力。 經過近六年時間,部分台廠零組件成功進軍海外,證明自身有實力...
「我給你看,他胖胖的,在睡覺,是不是很可愛!」剛當上新手爸爸的董事長,臉上藏不住笑意。
因應歐美品牌商對供應鏈淨零要求目標更加明確,台灣製造業者面臨前所未見的轉型壓力,工研院邀請永豐餘永餘智能公司,分享業者於國內外的碳成本壓力下...
國發會制定2050淨零碳排的機制,其中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海洋、生質能等,台泥日前也宣布與花蓮林管處、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共同...
離岸風電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旗下三個風場渢汎、渢成、渢利,27日在環境部進行第五次環評初審。開發單位取消桃園觀音廊道上岸規劃...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周三(11/1)主辦「地熱前瞻發展趨勢研討會」,邀請麥斯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陳世芳、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談台灣地熱的...
暌違四年的東京車展上,除了各家車廠端出電動概念車「秀肌肉」,更有不少氫能源車亮相, 而豐田的氫能巴士即將於十一月引進台灣,是否意味著氫能車離...
2018年台電與中油、 工研院及地調所(現地礦中心前身)等產官學研單位合組「地熱發電國家隊」,其中台電、中油進一步簽署宜蘭地熱開發合作意向書...
說到千葉的著名旅遊景點,或許老少咸宜的迪士尼樂園會馬上浮現在腦海中。但,千葉除了有名聞國際的迪士尼樂園外,全球最大規模的營農型光電案場,也座...
營農光電之父「馬上丈司」在千葉經營營農型光電案場成效卓著,證明了種田兼種電是可行之路。為了解決農村高齡化導致農村發展不振的問題,馬上認為若企...
國內自動化設備領導者盟立集團(2464)與天來集團合資成立「盟立鈣鈦礦科技」公司,資本額約6千萬元,分別持股六成及四成,盟立集團董事長孫弘與...
(今周刊1400) 一名年輕博士、三位熱血大叔試驗十年,在農田上架起太陽能板,達到農收和能源自給「雙贏」,他們讓荒地重生,為老化農村導...
台灣光電正走入寒冬。 「整個下半年很冷,選舉到了,光電被打得很慘,審查幾乎停擺……。」多名業者在不同縣市發出類似的感嘆。 一名南...
從瀕臨破產危機到公司重組成功,神祕的新加坡航運大亨親吐人生低潮,五年拚出虧轉盈成績,接下來看好亞洲風力發電前景,這回從台灣出發再創事業新成長...
地理數據分析技術的跨國專業服務公司Fugro於10月17日宣布其位於高雄茄萣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園區的大地工程試驗實驗室已落成,並將投入離岸風電...
全台第一座火山型地熱開發案「金山區四磺子坪地熱發電廠」,於10月正式商轉,成為國內開發地熱能源的重要里程碑!新北副市長劉和然表示,四磺子坪地...
本土電線、電纜龍頭業者大亞集團近年跨足再生能源,旗下漁電共生案場「志光」規模全台最大,第一期85MW今年7月取得電業執照正式商轉,發電量逾億...
今年7月初落幕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80屆會議上,175個會員國達成共識,航運業將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
太陽能等分散式能源有助非洲偏鄉地區跳脫傳統全國電網供電的傳統思維,打造微電網,提供當地穩定、迅速且可負擔的供電來源,改善生活品質,但許多太陽...
近日隨東北季風增強,整體風力發電與離岸風電雙創新高紀錄,台電除積極善用台灣風場優勢發展風力發電,今(3)日再聯手緯創集團旗下智帆風能股份有限...
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於今日(10/3)在南港漢來大飯店舉辦「台肥低碳氨之氫能技術產業研討會」,匯聚來自產、官、學等數十名專家共同探討台灣實現...
澳洲雖然近年來裝置大量屋頂太陽能系統,光是 2023 年上半年電網就新增 1.4GW 屋頂太陽能助力,但相反地,大規模風電與太陽能投資就不那...
我們的生活與各種材料的使用密不可分,材料的發展引領人類文明前進,材料科學也被視為現代工業之母;然而隨著工業與文明飛速發展,環境與社會議題日漸...
台灣唯一的海底電纜製造廠動土了!由國內線纜大廠華新麗華與丹麥NKT集團旗下NKT HV Cables AB,合資設立的「華新能源電纜系統股份...
台灣拚2050年淨零轉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被納入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之一,電動機車設定2030年市售比達35%、2035年70%、2...
台灣及亞太地區最大離岸風電專案融資過關!海龍離岸風電計畫週五(9/22)宣布與16家國際和本地商業銀行簽署融資協議,將取得新台幣1,180億...
經濟部將在9月底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二期的選商規則草案。民間環保團體與學者9/19召開記者會,呼籲經濟部能源局在選商規則的履約能力審查程序...
這個夏季的燥熱,再度提醒人類若不能加快腳步切換到無碳的綠能,大自然極端氣候帶來的野火、酷暑、洪患將愈來愈可怕。但是,要發展新能源,有一些關鍵...
台灣目標離岸風電至2025年投資將達9,625億元,身為國內永續先行者之一的中信金控帶頭衝。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13日指出,近期香港暴雨帶來洪...
在國際ESG與減碳趨勢下,再生能源為企業邁向永續及淨零(Net Zero)的重要途徑。全球對再生能源的投資逐年成長,其中又以太陽能與風電的成...
永豐餘集團宣布正式參與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成為全球紙業領域中首家參與的企業,計劃到2030年實現60%的再生能源使用,2035年達到...
響應淨零碳排目標,交通部推出「二○三○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但目前進度落後。 業者認為,政府可借鏡韓國氫能公車,採電動、氫能公車...
台泥旗下能元超商公司 9/4 宣布,攜手全球領先運動品牌 DECATHLON 迪卡儂,共同協助台灣迪卡儂五家供應商,取得近百萬度綠電,迪卡儂...
瑞典鋼鐵廠SSAB已經找到「乾淨鋼鐵」的生產方式,以氫氣為中介原料,副產品只有水,SSAB稱不需任何化石燃料,因此能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預...
美國豪華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於2016年推出入門級房車Model 3,藉由更低的售價開啟特斯拉全球熱賣之路。6年之後特斯拉Model...
再生能源題材成為投資新顯學,寬量國際 (QIC) 宣布將在 8 月 30 日至 9 月 1 日舉辦的「2023 台灣再生能源日 (2023 ...
在當前全球「去中化」的趨勢浪潮下,跨國公司正積極重塑供應鏈,而坐擁全球第三多人口的東協,已日漸成為「中國+1」的必修顯學。 在這盤棋局...
台灣綠能供給需求正成長,卻出現「無電可賣、無電可買」現象,面對大環境改變及民怨,政府「穿著衣服改衣服」有效嗎?
(1393今周刊) 這一站,《今周刊》採訪團隊前進泰國,探究兩家深耕當地超過二十年的台灣企業,如何在蛻變中的東協裡,扮演產業領頭羊? ...
近日來,太陽光電產業遭抹黑,太陽光電五大公協會認為,有心人不斷用似是而非的觀念洗腦社會大眾,企圖將國際公認的「綠色產業」抹成「黑色產業」。
民進黨立委賴品妤昨日(8/24)參加一場醫療記者會後,面對媒體有關家族參與綠能爭議的詢問,在離場時不慎踩到腳架,摔倒在地。她隨即質問《中天》...
台灣光是工業用電大戶漲幅突破30%,平均電價飆3字頭。不僅電價高漲,國家也走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未來2年進入電廠開發、除役的高峰期。 ...
汽電共生廠台汽電(8926)旗下轉投資的民營電廠(IPP)繼去年貢獻大筆獲利之後,由於台電持續推動燃氣發電採購,並陸續完成重新收購電價的議約...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