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上的鋰電池是許多人充滿疑慮的重點,有人擔心它壽命不長,有台灣人害怕氣溫太低讓電池無法運作,也有人說一個禮拜不充電就會壞掉,來看看這位電...
2024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氣候危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近年來,社會對環境與氣候議題的關注日益提升,許多新詞彙也隨之誕生,成為新話題...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許多人開始為家裡進行大掃除,期待用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然而,面對老舊的大型家具、家電時,該如何處理卻讓不少人感到困擾。《網...
美國總統川普於1月20日宣誓就任,正式宣告開啟川普2.0時代。總統對能源等國家政策有絕對影響力,但距離第一任期已經是近10年前,美國再生能源...
台積電在法說會上,再度繳出亮麗的成績單,以及對2025年的樂觀展望。 兩位專家認為,在全球AI產能持續暢旺之下,台積電未來幾年將處於高...
今周刊編按:嘉義大埔今(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4地震,全台有感,隨後不到1分鐘內接連發生48次餘震,多數集中在台南楠西及南化地區...
印尼於1月20日首次向國際買家開放碳權市場,預計釋出170萬個碳權,供各國用於履行國家自定貢獻(NDC)。然而有分析指出,印尼加入國際市場,...
川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計畫上任當天起迅速簽發超過一百道行政命令,包括限制移民、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美國之音說,這將對美中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
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5年初發布「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調查結果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受訪專家認為武裝衝突將成為2025年全球經濟成...
國立政治大學15日與木柵集應廟攜手合作,開創宗教團體融入永續框架的新里程碑。透過這次合作,木柵集應廟將成為全台首間撰寫ESG報告的華人廟宇,...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 17日公布最新「氣候變遷與能源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當極端氣候現象逐漸成為日常,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的擔心程...
近年來,為因應全球淨零轉型與供應鏈碳中和需求,許多企業選擇在自願性碳權交易市場購買碳權進行碳抵換。台灣也跟隨此趨勢,於2024年7月公布「溫...
今周刊編按:輝達(Nvidia)規劃在台灣設立亞洲總部!國發會主委劉鏡清14日透露,輝達將設在台北,並預計引進2500名專業人才。不過國發會...
美國南加州洛杉磯地區的野火肆虐再起,更甚以往,連富豪聚集的高級社區也都付之一炬。大規模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愈來愈高,人們應正視災損風險與低碳轉...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日前舉行淨零策略論壇,行政院永續長鄭麗君應邀出席。會中鄭麗君預告,將在下週四(23日)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公布台灣2030年、...
越南廉價航空越捷(Vietjet Air)近期風波不斷,不僅無預警取消台灣往返富國島的多班航班,引來旅客與旅行社的不滿,近期在新加坡推出的促...
德國碳排放交易管理局(DEHSt)近日公布,2024年碳排放交易收入創下歷史新高,達185億歐元(約新台幣6296億)。這筆龐大的資金,主要...
美國洛杉磯近期遭遇野火侵襲,導致大範圍停電及網路通訊不穩,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對此,SpaceX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宣布,將在災區部...
企業在實踐永續發展時,除了致力於增進生物多樣性,還應創造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提供公平的薪酬與晉升機會,並確保員工的身心健康與職業發展。 ...
為了削弱中國成為軍事大國,美國國防部日前表示,已將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列入與中國軍方有合作關係的黑名單之中──從 2026 年 6...
2025年注定是全球永續發展進程中充滿挑戰與轉機的一年。前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執行長 Tim Mohin近日發表對2025年全球永續...
美國加州洛杉磯遭遇野火肆虐,死亡人數已攀升至24人,無數民宅建築付之一炬,更頻頻傳出缺水救災,加州水資源分配問題浮上檯面。其中,握有加州最大...
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上,澳洲和土耳其的一項重要外交目標便是爭取成為2026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的主辦...
今周刊編按:美國洛杉磯野火肆虐近一周,已造成24人喪生,在強烈焚風影響,當地多處發生野火,燃燒面積已將近半個台北市。然而,這場災難性野火不僅...
洛杉磯野火肆虐,災難蔓延至好萊塢明星住宅與知名地標,迄今已造成7人死亡,20萬人被迫撤離。不少股民擔憂,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台積電美國首座晶...
特斯拉(Tesla)Model Y於2025年1月10日正式於台灣市場開賣!首波推出Long Range四驅版,售價為244.99萬元,續航...
因應淨零排碳與綠電需求,行政院於9日審議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放寬現行綠電交易限制,刪除其原銷售對象僅限用戶的規定,開放再生能源...
今周刊編按:新北市野柳東北方海域海底國際電纜3日遭貨輪損壞。海巡署指出,該肇事貨輪雖登記為喀麥隆籍,但船上7名船員均為中國籍,船東則為香港籍...
加州洛杉磯爆發的大規模野火已經成為史上最嚴重的野火事件之一,預計的經濟損失超過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4兆元)。自1月7日以來造成至少造...
為加強各行業與製造業能源使用、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數據掌握,環境部於1月9日預告「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草案,將服務業、運輸業、...
全球就業版圖重塑,科技與綠色轉型驅動1.7億新職位,誰能抓住機遇? 隨著技術革新、經濟轉型、人口結構變化以及綠色革命的推進,全球職場正...
2024年可說是全球大選最熱鬧的一年,有高達62個國家舉行大選,比前兩年總和還高。而其中最明顯的風向就是集體「向右轉」,許多國家改由右翼政黨...
今周刊編按: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公然表示不排除動用武力或經濟手段,要求丹麥交出格陵蘭的控制權。為何這座遠離美國本土、面積世界最大卻人口稀少的冰...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因碳稅政策推高生活成本,引發民眾不滿,決定辭去總理職位,結束近十年的執政生涯。與此同時,歐洲也正經歷類似的反彈潮,從極右翼政...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即將上任,美國金融業擔憂得罪新政府,掀起一波聯合國淨零銀行聯盟(NZBA)的退出潮。繼高盛(Goldman Sachs)、...
今周刊編按:被譽為 2025 年科技風向球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今(7 )日於拉...
關稅在過去自由貿易盛行時期曾被視為過時的政策工具,這幾年卻搖身一變成為誘人的好東西。確實,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它可以充裕國庫收入,減少財...
為緩解出口廠商減碳壓力,經濟部宣布台電將於農曆年後,推出結合綠電與一般電力「RE30」低碳電力方案,首年供應額度為16.6億度。企業單一電號...
隨著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在亞塞拜然落幕,《巴黎協定》第6.4條的通過成為會議的亮點之一。這項規範自協議簽署以來,一直被視為建立全球化...
耶誕和新年期間我在家寫這篇文章,重看了過去幾年在綠學院發表的COP分析文,發現今年(2024)已經是第四篇了,跟綠學院年報《2024年綠學院...
今周刊編按:為了反超比亞迪與特斯拉領跑的全球電動車市場,日本政府正悄悄投入逾200億元,推動日本車企研發,比鋰電池有更強續航力和更安全的「全...
隨著經濟、科技和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台灣的餐飲業正經歷持續快速的變革階段,而觀光業則處於轉型與成長的關鍵時刻。隨著旅遊市場的復甦、經濟成長的...
隨著中國電動車品牌的崛起、電動化技術的突破,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一遇的變革浪潮,眾多傳統汽車企業正重新審視公司的經營策略。 特別是1...
經濟部今(2)正式公告「2025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多數能源類別費率均未調整,僅光電費率相較2024年度調降2-5%。此外,能源署新增了...
今周刊編按:歐盟在2023年1月正式推出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影響全球約5萬家公司。首批受規範的企業將於2025年開始申報,而在...
隨著時代改變,美國不再是全球的霸權,川普在第一任總統時,擯棄主要的多邊協定,例如跨大西洋貿易暨投資夥伴協定(TTIP)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
PwC發布《2024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4),報告發現,全球對氣候科技新創企業的投資交易放...
共和黨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在2025年1月20日正式就職。向來不重視氣候危機的川普,不僅在前一個任期退出巴黎協定,在競選期間也喊出「鑽吧,...
隨著立法院的落槌聲,《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三讀通過,3753億元的人民稅金將從中央轉移到地方政府手上,這套遊戲規則上一次大規模翻修,要追溯到...
推動氣候行動的種種艱難,在歐盟的氣候新法上也同樣可見。2023年,歐盟通過《歐盟防止毀林法規》(EU Deforestation-f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