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核電還是綠電?今周刊「國人核能發電意向調查」:66%民眾支持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
今年是日本311核災十周年,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發生後,國內各界要求檢討核電政策,力促發展替代能源。十年後的今天,台灣社會對核電態度是否改變? 《今周刊》於今年3月委請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民意調查研究中心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66%受訪民眾支持政府目前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的政策。 不僅如此,近45%民眾反對啟封核四,38.3%表示支持。
蔡政府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成的目標,並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工作,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今(24)日在《今周刊》主辦的新能源國際論壇上表示...
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將2025年綠能發電占2成,作為施政目標之一,其中,太陽光電安裝量需達20GW、離岸風電5.7GW。對於外界關切...
看了卅幾年的企業參訪,有很多企業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像30年前的郭董在深圳龍華廠,廿年前在天津魏家老大的家談他試吃方便麵,這些年看到立訊王來春...
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周二(9/16)表示,將持續推動再生能源,優先發展爭議性較小的項目,包括屋頂型太陽光電及光電板汰舊換新以提升發電效率,同時...
隨著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與淨零轉型成為全球共識,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
媒體報導指審計部報告揭露漁電共生近7成未養魚,淪為「有電無魚」,且案場多在中南部沿海,地方喊人力不足,查核標準不一,導致業者傾向種電而非養殖...
今周刊編按:全球離岸風電正面臨通膨推升建置成本的挑戰。日本三菱商事近日宣布,將退出原定2028年併網的三項大型離岸風電開發計畫。這些計畫合計...
丹麥離岸風電巨頭沃旭能源(Orsted)9月4日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控告川普政府非法阻撓其在羅德島外海推動的「Revolution Wi...
投入養殖業三十多年的模範漁民夫婦,從排斥到認可光電,帶領南瀛養殖生產協會會員,努力催生台灣第一座漁民主導的漁電共生案場。 然而,走過1...
投入養殖業三十多年的模範漁民夫婦,從排斥到認可光電,帶領南瀛養殖生產協會會員,努力催生台灣第一座漁民主導的漁電共生案場。 然而,走過1...
由立法院所提出的核三重啟公投於8月23日落幕,結果因投票率不及三成,同意票數未達門檻而不通過。儘管這已是過去七年內第三度舉行與核能議題有關的...
投入養殖業三十多年的模範漁民夫婦,從排斥到認可光電,帶領南瀛養殖生產協會會員,努力催生台灣第一座漁民主導的漁電共生案場。然而,走過1200多...
無論核電廠是否重啟,台灣都須面對既有核廢料的存放問題。經濟部近期將推動高階核廢選址立法,對照過去的失敗經驗,這一回在地方溝通、補償回饋的機制...
近期,台灣社會對於新核能技術的發展興趣濃厚。隨著全球能源轉型與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嚴峻,台灣政府也曾表示,只要科學技術足夠進步、核能更安全、核廢...
今周刊編按:美國政府日前下令暫停丹麥離岸風電商沃旭能源(Orsted)在羅德島外海推動的 Revolution Wind 專案。據外媒報導,...
台灣能源轉型再添新進展。台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今年7月首度釋出蘇澳港南外廓防波堤外側6.75公頃海域,規劃三處離岸式波浪發電試驗區。 ...
(今周刊1496) 台灣光電用地不足,私有土地整合困難,地方勢力介入施壓及抗爭頻繁,業者轉向開發較有保障的國有土地,沒想到,卻是另一場...
(今周刊1496) 政府以保護農業為名,處處設防光電業者,對漁電案場設下重重限制,但執行規則反覆、勘查極盡所能刁難,反倒讓第一線漁民背...
7月上旬,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灣,嘉南魚塭滿目瘡痍。順著台84線,穿過沿途被颳倒的「路障」,來到位於台南學甲的南瀛養殖生產協會。 眼前1...
談到再生能源,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風電機、太陽能板或海上的離岸風電場。但你是否想過,這些動輒數十億甚至上百億歐元的能源建設,企業為什麼敢投入...
今周刊週三(8/13)舉辦新能源國際論壇,論壇邁入第9屆,本次以「綠電2.0+ 能源革命新時代」為題,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多元綠能發展」、「深...
今周刊週三(8/13)舉辦新能源國際論壇,論壇邁入第9屆,本次以「綠電2.0+ 能源革命新時代」為題,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多元綠能發展」、「深...
「很多人問造紙廠為什麼要投入綠電?」對永豐餘來說,這並非冒險跨界,而是深植企業 DNA 的循環經濟的延伸。 永豐餘投控董事長葉惠青於8...
台灣正走在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再生能源占比持續衝刺目標,而科技業對綠電的需求也急速攀升。今周刊在周三(8/13)舉辦第九屆《新能源國際論壇》...
《今周刊》於周三(8/13)舉辦第九屆《新能源國際論壇》「綠電2.0+ 能源革命新時代」,邀請SolarEdge Technologies資...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浪潮中,綠能早已不是口號,而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由《今周刊》舉辦的2025年第九屆新能源論壇聚焦台灣能源轉型2...
隨著人工智慧(AI)熱潮席捲全球,市場對算力的需求正以驚人速度飆升,也讓資料中心用電量大幅增加,根據研究,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需求預計到202...
科技巨頭Google力拚2030年達成碳中和,不僅積極採購並建置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更投入下一代能源技術,布局未來能源市場。近期,Goo...
沃旭能源 23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總裝置容量達920 MW的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首座風機已成功併聯台電電網並開始發電,完成該風力發...
(今周刊1492) 畢業後曾任統聯司機的蔡明格,憑獨特測量船設計與先行優勢,讓國際海洋順利承接國內離岸風電專案,再透過結盟海外龍頭,強...
安葆從黑暗中接手電力主導權,靠柴油發電穩住半導體命脈,如今更搶進綠能賽道,要在供電轉型中再搶先機。
最近,來自瑞典的綠能新創公司 CorPower Ocean 傳出好消息,他們再度成功募資,引進兩家新的戰略級投資人:日本的東京瓦斯投資部門與...
今周刊編按:Google 7月15日宣布,計畫未來2年內於美國最大電網區域內投資 250 億美元,建設AI資料中心及基礎設施,進一步擴大其在...
儲能系統的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發電端、電網端、用戶端(需求端),為了簡化,業界將安裝於發電端及電網端的儲能稱為表前儲能,安裝於用戶端的儲能稱...
沃旭能源大彰化西南離岸風場完成900億元專案融資,獲30家金融機構支持,擁雙重穩定收益,助力台灣綠能發展。 重點一 :沃旭大彰化西南風...
隨著美國推動氣候變遷政策及碳中和目標,太陽能產業迅速發展,而加州作為全美最大的太陽能電力生產龍頭,被視為綠色能源領頭羊,發電量在過去十年間呈...
「免費電動車充電」、「朋友,休息一下吧,順便充個電。」澳洲民眾Markus從自家圍牆內遞出充電線,四處推銷,「要不要來點免費的電?我家光電多...
颱風丹娜絲7日下午5時30分解除颱風警報,但因為是120年來首個登陸嘉義的颱風,少了「護國神山」中央山脈抵禦,造成全台超過650支電桿、共3...
受到颱風丹娜絲夾帶環流,造成高雄部分停電災情。不過,前農委會主委戴振耀的弟弟戴振彥在臉書發文表示,老家路口的電線桿,因颱風強風吹斷樹枝擊中變...
半導體測試大廠欣銓科技(Ardentec)7月1日宣布與台達集團旗下的再生能源售電業子公司─台達能源展開為期8年的小水力綠電交易合作,台達能...
2025年5月,新加坡再生能源在總體電力結構中的占比首次突破2.5%,達到2.58%,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數據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或許不是驚人...
面對高電價、地緣政治與國際競爭壓力,歐盟近期宣布全新補助政策框架,試圖穩住本地重工業並推動綠色轉型。新政策《Clean Industrial...
芬蘭最近啟用了全球最大的「沙子電池」,這一創新技術由 Polar Night Energy 開發,位於波爾奈寧( Pornainen)。這種...
今周刊編按:經濟部預計在6月底前公布離岸風電3-3期選商規則草案。與過去的3-1、3-2期相比,此次有4大亮點:取消強制國產化要求;取消0元...
當人們談到歐洲的太陽能發電,多數第一個想到的仍是德國、義大利與西班牙這些傳統再生能源強國,但很少注意到東歐國家正快速崛起。 事實上,過...
隨著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與再生能源佔比提高,德國的能源轉型進入一個關鍵拐點。在快速減碳與能源自主的政策驅動下,原先設想中的綠能理想國度,如今...
面對碳中和目標與技術成本現實之間的拉扯,日本瓦斯協會近日宣布調整其2050能源供應規劃,放寬原先對e-甲烷的依賴,轉而納入更多天然氣搭配碳捕...
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警告,儘管全球對乾淨能源的投資創下歷史新高,但電網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卻明顯落後,恐成為未來電力供應安全與能源轉型...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與供應鏈減碳壓力不斷升高的趨勢下,企業綠電需求迅速擴張,但取得管道受限、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依然存在。為回應產業轉型需求,台灣...
一支支巨大風機插在海上,台灣西部海域正如火如荼開發離岸風電,經濟部表示,截至今年5月已有374座風機完工併聯,預計今年底將提供約4.7 GW...
作為探碳系列課程的開篇,在深入探討黃綠藍碳的概念、方法學,或是與產業的連結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碳」背後的基本知識。包括能源產業在碳轉型中扮...
過去,電動車被視為電池產業的最大推手。然而,近期深入追蹤能源儲存的全球發展,逐漸浮現出另一股強勁的趨勢——儲能系統的成長速度正大幅超車電動車...
4 月底西班牙葡萄牙大斷電,連電話和網路訊號都中斷,ATM 也停止運作,簡直電影翻版,這次堪稱歐洲史上最嚴重的停電之一,事後大家都在探討釀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