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水母大軍癱瘓法國最大核電廠!歐洲核電廠十年事故增3倍,極端高溫下電廠如何撐住?

水母大軍癱瘓法國最大核電廠!歐洲核電廠十年事故增3倍,極端高溫下電廠如何撐住?
撰文: Reccessary/莊閔茜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Pexels 日期:2025-08-14

今周刊編按:法國規模最大的核能發電設施「格拉沃利納核電廠(Gravelines)」,11日因大量水母群湧入冷卻水系統,導致四座反應爐全部停擺。。法國電力集團(EDF)表示,此次水母入侵「大規模且無法預測」,但未對設施、員工或環境安全造成影響。

核電廠高度依賴冷卻系統維持反應爐穩定,然而核電廠附近海域近年因海水暖化導致水母數量增加,當水母大量湧入時,可能堵塞冷卻系統過濾器,切斷關鍵水源,對運作造成威脅。這起事件也顯示,近年來,熱浪與極端高溫對核電廠運作的衝擊也愈加頻繁。

熱浪不僅威脅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也日益影響歐洲核電廠運作。《能源經濟學》研究顯示,2010至2019年間,因氣溫升高導致冷卻水過熱而停機的事故,比1990至2009年增加了3倍,且未來十年恐怕將進一步惡化。

 

熱浪天數漸增,河川、海水難助核電廠冷卻

 

《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希克斯(Jess Hicks)指出,自2010年以來,歐洲夏季熱浪平均每年增加0.85天,法國核電廠的降溫風險持續攀升。

 

核電廠運作需大量冷卻水降溫,通常設於海邊或河川旁,但高溫天氣使河水、海水溫度上升,削弱冷卻效能。法國、瑞士、美國等地多座核電廠曾因水溫過高而降載或停機,台灣核二廠也曾發生類似情況。

 

《能源經濟學》研究分析2017至2023年的高頻(high-frequency)停電資料,再比對歐洲20國家的發電廠天氣數據。研究發現,與1990至2009年相比,2010至2019年因天氣因素而冷卻水溫攀升,導致核電廠停機的次數增加3倍。

 

由於氣候變遷,預計熱浪強度和持續時間將會增加。該研究舉法國電力公司(EDF)旗下的舒茲(Chooz)與戈爾菲奇(Golfech)核電廠為例,兩廠均依賴引流河水冷卻,未來水溫升高、流量減少將顯著增加停機風險。

 

若持續運行至2050年,舒茲停機次數將增加一倍,戈爾菲奇更可能增加十倍,最嚴重情況下年發電量將減少14%。

 

高溫風險不僅是冷卻水升溫,還包括生態變化。日前法國北部沿海的格拉沃利納核電廠(Gravelines),因罕見的水母大量繁殖,過濾設備嚴重堵塞,4座反應爐自動關閉。EDF警告,未來兩天法國西南部的可能會出現突破43°C,加龍河和隆河流域高溫可能會衝擊部分核電廠冷卻。

 

法國審計法院在2024年報告中估計,到2050年,熱浪造成的核電損失可能是目前的3到4倍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受高溫影響的不是只有核電廠。圖片來源:pixabay

 

高溫衝擊核電、煤電與水電,電廠也須加強氣候調適

 

全球暖化加劇,高溫衝擊的不只是核電廠,火力與水力發電同樣面臨挑戰。雖然化石燃料與核能的燃料來源不同,但兩者皆依賴高效冷卻系統,容易受到氣候影響。水力發電更直接受制於降雨量,一旦乾旱導致水庫水位下降,可用水量減少,發電量便會大幅下滑,甚至被迫停機。

 

面對高水溫與低流量,核電廠的因應選項有限。一種方式是採用封閉式循環冷卻系統,減少對河川或海水的依賴。法國電力公司(EDF)過去曾研究收集核電廠排放冷卻蒸汽,但《能源經濟學》研究指出,每座核電廠改裝成本高達約5億美元。

 

另一種做法則是放寬環境限制,例如在熱浪期間提高河水允許排放的溫度上限。2022年能源危機時,法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ASN)就曾暫時允許5座核電廠向河流排放更高溫的水。

 

依環境法規,核電廠冷卻水排放須符合溫度、排水量標準。例如台灣核三廠主要取用海水冷卻,環境部資料顯示核三廠1992年起納入《水污染防治法》列管,設計最大許可排放量為每日2,260萬公噸,實際最大排放量為2,227萬公噸。排放水溫不得超過42°C,且距排放口500公尺處的表面水溫差不得超過4°C,以降低對周邊海域的影響。

 

資料來源:彭博社《能源經濟》Japan Times綠盟

 

延伸閱讀:

核電迎重大利多!世銀解除12年核能融資禁令,助開發中國家解決用電危機

馬來西亞新5年藍圖計畫: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增至35%,恢復核電使用計畫

 

※ 本文授權自Reccessary,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