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綠化」鋼鐵業的挑戰:貢獻全球9%碳排放的產業,如何邁向淨零?

「綠化」鋼鐵業的挑戰:貢獻全球9%碳排放的產業,如何邁向淨零?
撰文: 愛地球學院/呂威逸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10-06

鋼鐵,是建築的基本架構,是支撐起現代社會的重要材料。鋼鐵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然而鋼鐵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一大原因。

佔全球碳排放 9%,專家預測:鋼鐵業需在 2050 年前減碳 90%

 

根據非政府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的調查,全球的鋼鐵產業一年約會產生 30 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9%。在減碳呼聲越來越大的潮流下,鋼鐵產業也面臨更大的減排壓力。

 

以中國為例,鋼鐵產業是中國製造業中碳排放最高的產業,佔全國比例 15%;而美國的鋼產業也以總碳排放 24% 的比例占據第二,僅次於水泥。鋼鐵產業高碳排的生產過程,也都使鋼鐵業被列入中國、美國減碳政策的首要目標之一。

 

此外,專家預測,若全球要在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鋼鐵產業必須要在 2050 年時減碳 90%,才沒能控制全球升溫幅度在 1.5 度內。

 

由於這個材料的重要性,人們不太可能完全停用鋼鐵,因此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鼓勵鋼鐵這類高碳排的產業導入低碳技術,讓我們能夠以更永續的方式生產製造這種必需的原料。

 

「綠色鋼」煉鋼技術:減碳製造、提高能源效率、鋼鐵回收

 

在鋼鐵的煉造中,會需要相當高溫的環境才能製造鋼鐵,因此會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並且會使用大量電力;而在鋼鐵的回收中,儘管理論上鋼鐵回收是完全可行的,但實際上鋼鐵會與其他金屬合併運用,以及金屬塗層的「污染」而變得難以回收。因此,找出其他煉造鋼鐵的方式、能源與原料的使用、以及更有效率的循環利用鋼鐵方式變得相當關鍵。

 

面對鋼鐵的減碳要求趨勢,越來越多工廠嘗試導入減碳技術或是新型的鋼鐵鍊造流程,以減少電力的使用與溫室氣體的排放,如:更高級高效率的冶煉技術、生質鍛造(Biobased steelmaking)、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甚至有更先進的氫能煉鋼、電解技術等。這些技術對於減碳都有一定的成效,不過他們仍然不能完全取代化石燃料;此外,就算在生產過程中不產生任何碳排放,但仍不能確保煉鋼所用的能源也是零碳排,仍需要更多的技術研發投入。

 

目前為止,全球有 30% 的鋼鐵產業採用電弧爐煉鋼,主要以廢鋼鐵作為原料,並以電能加熱進行鋼鐵的鍛鍊。雖然可以重複利用鋼鐵原料,然而所使用的能源大多仍來自於燃煤電廠,因此還是會造成鋼鐵產業的高碳排量。而其他使用乾淨能源、再生能源的煉鋼技術,也仍然面臨能源生產、運輸的成本過高、還有能源提供穩定性的問題。

 

那,有機會完全不用鋼鐵嗎?有越來越多廠商在尋找更環保的原料,如鋁或塑膠;然而在近期內,鋼鐵仍然是無法取代的重要原料,尤其在建築、製造生產業中。因此,鍛造更「綠色」的鋼鐵,就必定會成為未來趨勢。

 

政策如何鼓勵鋼鐵業低碳轉型?碳稅與補貼政策並行

 

倫敦劍橋的研究單位(Cambridge Econometrics)針對鋼鐵業低碳轉型的政策進行分析,發現不同的政策與措施會對鋼鐵的製造方法產生不同的發展效果。

 

不同煉鋼技術在不同政策下的發展預測。圖 a 是完全沒有任何政策鼓勵綠鋼技術,圖 b 為實施碳稅政策,圖 c 為產業補貼政策,圖 e 為綜合 bc 再加上淘汰機制。(圖片來源:camecon.com

 

Cambridge Econometrics 總結,碳稅政策將會大大降低碳密度最高的生產方式,並刺激業者尋找可以避免額外碳成本的新技術,不過就有可能排擠其他發展未完全的創新技術;而若以產業補貼的方式,則可能加速推廣採用更新能源的技術等。

 

而若綜合碳稅與補貼政策,並再加上技術的淘汰與退場機制,則會更快地淘汰碳密集型的技術,更容地達成鋼鐵產業的低碳轉型。

 

台灣鋼鐵業如何因應?中鋼:鋼化聯產、2050 年淨零排放、徵收碳附加費

 

隨著全世界的碳稅、碳定價制度範圍越來越大,產業低碳轉型的需求越來越明確,也有越來越多創新技術能夠幫助產業更加永續地經營。《香港 01》報導,「近幾個月,世界排名前三的鋼鐵製造企業,包括歐洲最大的制鋼企業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中國的寶武鋼鐵集團以及日本制鐵公司(Nippon Steel)的均配合政府的減碳要求設定目標,在氫氣、核能等多種領域探索、嘗試。」

 

台灣的中鋼佔全國工業總排碳量的 14%,是台灣第排碳大戶第三名,近期也積極因應世界的減碳趨勢做出因應。根據報導,中鋼今年 2 月設置了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並宣布將在 2025 年減排 7%、2030 年減排 22%、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為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中鋼也訂出「提升能源效率、高爐噴吹富氫氣體、增用廢鋼、鋼化聯產/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使用熱壓鐵(HBI)、再生能源」六大目標,以有效實施減碳。

 

其中,鋼化聯產整合鋼鐵產業與石化產業,搶佔碳中和商機。中鋼的鋼化聯產策略是與台灣中油公司等石化廠合作,整合鋼鐵廠與石化廠的跨產業資源,將鋼鐵廠產生的廢棄物轉換成石化業者的原物料,達成降低原料成本與固碳效益,實踐循環經濟。中鋼預計在計畫中期「建置台灣第一套鋼化聯產示範產線,預計每年減碳 24 萬噸」;第三階段則將擴大應用,預計每年可以減碳 290 萬頓,等同於 7,450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還可以為石化產業創告每年 800 億元以上的產值。

 

此外,中鋼也宣布明年起(2022 年)將徵收「碳附加費」,促使相關用鋼產業正面面對碳排放問題,聯合產業上下游一起節能減碳,刺激進國內鋼鐵業的低碳轉型。中鋼表示,將針視外銷廠商的碳足跡決定碳附加費的多寡,並期望中鋼的措施能帶起示範效果,鼓勵更多業者與上下游夥伴跟進。

 

|完整報導請見:


《自由財經》高鋼價挑戰 中鋼宣示 2050 年淨零碳排


《聯合新聞網》中鋼公司攜手石化業推動鋼化聯產 朝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經濟日報》亞洲首例 中鋼明年收碳附加費

 

正如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所言,「全球碳中和、低碳經濟的壓力愈來愈大,一定要有動作因應,鋼廠與相關供應鏈早晚都要共同面對,尤其外銷美國、歐洲等地更是如此。」鋼鐵產業向來是製造業中的排放大戶,也是各國實施碳排放管制的首重產業之一,因此不管是在鋼鐵生產、能源使用、原料選擇等都需要有所突破,並促進更多的異業合作,才有機會大幅降低鋼鐵產業的碳排放,以及帶動相關產業的共同減碳。減碳不只是商機,也是產業的未來競爭力。

 

延伸閱讀:

【碳關稅將上路】歐盟 2030 氣候變遷草案引爭論,台灣如何因應碳邊境調整稅?

用電需求回升讓燃煤發電復燃,全球碳排放量破新高!台灣能源轉型進度為何?

 

※本文授權自愛地球學院,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