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綠色使命辦公室計畫主持人石隆盛指出,明年的台北藝博會計畫成為「碳中和藝博會」,除減少碳排,也要以付碳費達到碳中和。
藝博會在執行碳盤查時發現,觀眾的交通方式是展會最大的碳排量來源,因此決定用「門票計入碳費」,開車族和公車族、捷運族的碳排量不同,就可購買不同價格門票。
ART TAIPEI 20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TAGA提供)
碳權也成為購買畫作的新方式。本屆台北藝博會首創「藝術品收藏結合碳權」的交易模式,為「藝術資產與永續示範展區」展出的畫作,設定一定比例的費用透過碳權支付,在不犧牲藝術創作的前提下,結合碳權流動的永續方法促進企業購藏。目前有一件作品洽談中。
石隆盛指出,用碳權購買藝品不僅是台灣首創、也是獨步全球的交易模式,台北藝博會因此受邀到法國演講。他分析,碳權目前以企業購買為主,私人難以購買,影響畫作的成交量;但明年起,碳權將對私人開放,估計此一交易模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ART TAIPEI今年10月首創「藝術品收藏結合碳權」的新型交易模式,設定一定比率的費用(約2%到10% )必須透過碳權支付,在不犧牲藝術創作的前提,結合碳權流動的永續方法促進企業購藏。
由於在歐洲與澳洲,執行碳盤查的表演團體,多已把表演場地「是否可用大眾交通工具到達」列為主要考量,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就指出,兩廳院以問卷調查計算每場表演觀眾搭乘交通工具的方式,發現許多觀眾開車前往、製造大量碳排;以往擁有大型停車場,被視為表演場館加分之處,但在減碳時代反而變成負面設備。
延伸閱讀: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