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碳權交易所」7月可望成立,碳權最快明年國內自由交易

「台灣碳權交易所」7月可望成立,碳權最快明年國內自由交易
撰文: 工商時報戴瑞瑤、魏喬怡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3-04-28

環保署委託金管會、指定由證交所主辦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可望在7月成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7日表示,7月上路後第一階段是「代購」國外的碳權,供國內企業降低成本,第二階段是國內次級市場自由交易,則須等環保署年底前訂定子法,最快恐要到2024年。

立委曾銘宗在財委會質詢時指出,碳權的主管機關雖是環保署,但成立碳權交易所後,就會成為金融商品、開始交易,就要由金管會監管,若出現內線交易或炒作,現行的法令沒辦法處理,建議金管會審慎評估修證交法、期交法或訂立專法。

 

你可能也想看:碳中和大哉問》碳權有分哪幾種?企業要如何購買碳權?一文看懂淨零路上,不可不知的事

 

黃天牧回答,7月成立後第一階段是從國外批碳權回來,屬於「代購」性質,並不是有價證券交易,企業要買多少碳權就由碳交所代購,初期不會有內線交易的問題。

 

明年若次級市場可自由交易,會參考其他國家如何訂定交易規範,證交所將會考察其他國家做法,訂定合理的法據,例如日本、韓國,但碳權的任何規劃,比方說總量管制、碳費要收多少,仍要看環保署的系統建置與政策規劃,若沒有建置好,供需之間就不會產生需求。

 

你可能也想看:碳價深度解析》碳權怎麼買賣?碳稅與碳費又有什麼不同?一文讀懂碳交易趨勢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碳權交易所第二階段明年很有機會看得到。初期將先以國外碳權做為交易標的,第二階段國內碳權部分,因涉《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的立法,要看環保署進度。

 

林修銘強調,沒有開放券商、銀行的金融商品、沒列入考慮,這個平台主要是協助企業減碳,碳權交易只是催化的角色,第一階段的功能是「代購、碳諮詢與推廣、教育訓練」,是碳權交易市場活絡的基礎設施。

 

目前國內企業如華邦電、奇美電自行去國外買碳權,林修銘說,目前代購標準還沒出來,由於國際碳權也有品質的問題,在國內上架的也要獲環保署認同,碳權交易所是個國家隊,金管會、國發基金、經濟部、環保署都一起參與機制的建立。

 

延伸閱讀:

CBAM將啟動 張安平:應建立全球碳交易制度

叡揚、倍力、精誠 搶碳盤查商機

買空賣空?碳權交易所來了 17檔笑開了花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