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稅大刀2026年起開鍘,台灣糟糕了嗎? 新加坡碳交易平台董座建議,企業界可以「開始做這件事」
名為歐洲聯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計畫的歐盟碳稅方案,2021年7月公布前就受到全球矚目,包括台灣在內的出口大國莫不繃緊神經,
隨著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去年11月登場,以及喊得震天價響的2050年全球淨零目標,出口導向國家的產業面臨愈來愈大的經營壓力,加上蘋果、Google等品牌業者推動綠色供應鏈愈來愈積極,台灣廠商該如何因應?
新加坡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元宇宙綠色交易所」(MVGX)董事長暨共同創辦人白波博士認為,當前台灣企業最簡單做法,就是根據ISO標準清查本身的碳足跡,並追求自願(而非政府要求)的碳中和,成為全球碳中和的先鋒。
如此將有助台灣與其他碳權/碳信用(carbon credit)出口國的雙邊綠色合作,及早因應全球碳中和大潮的衝擊。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