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吸最後一口香菸,再把手中的菸蒂捻熄彈向路面、水溝,這是在台灣街道上常見的景象。不少癮君子認為,香菸是紙做的,就算流到水溝、河川、大海……也會自動分解,最終消失殆盡,也不會破壞環境;殊不知,菸蒂內竟含有「塑膠」,且根據統計,海洋廢棄物的第三多正是菸蒂,除了造成生態浩劫,還會反害到人類自己。
根據「台灣ICC海洋廢棄物監測」統計,寶特瓶為數量最多的海洋廢棄物(於2017年達高峰)。為了解決海廢問題,環保署與七縣市環保局及台灣紡織業者組成國家隊,日前發表全球海廢原料比例最高的產品——含高達96%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潯寶衣」。
「這樣才叫有政府,才叫會做事!」2019年10月下旬,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了「向海致敬」計畫,「1988公里海岸,每吋都有人管!」院長豪語和政策目標都喊得響亮,政府9大部會、15個機關嚴陣以待,準備好好收拾那些盤據在台灣海濱的海洋廢棄物。
寶特瓶一直占台灣海洋廢棄物的大宗,其中有不少來自境外,為了更妥善再利用這些海廢寶特瓶,環保署主動邀集紡織廠與回收廠,研發製作環保衣,是全球目前海廢含量最高的產品。
保護海洋,除了少用一次性產品、身體力行移除海洋廢棄物,還有一個影響著海洋生態、重要的環保課題:全球暖化。
海洋廢棄物(marine debris)一直是海洋生態保育的重大問題,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對於海廢問題的報告,全球每年最多有 1,270 萬噸的垃圾流入海中,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卡車的垃圾往海裡傾倒,預計 2030 年將增加到每分鐘 2 輛卡車,2050 年則將增加至 4 輛。此外,九成以上的海洋廢棄物為塑膠,需要費時許久、或是幾乎無法自然分解,將永遠存在於海洋中對環境造成影響。
越來越多企業使用回收塑膠製成海廢衣、海廢鞋等產品,國內海廢循環再利用「產業聯盟」漸漸成形。有鑒於民眾在挑選海廢產品時,可能會因為原料來源不明,難以判斷產品公信力,環保署今(27)正式將「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授予宏恩塑膠、寶綠特、耐斯企業及台捷精密四家企業旗下的13件產品,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依據。
五年前,臺中市環保局成立了「環保艦隊」,宣示投入海洋管理的決心。 五年過去了,臺中市積極落實海洋管理,解決海洋污染問題,海洋廢棄物清除量幾乎翻倍成長,二一年海洋廢棄物清除量已突破一萬公斤。 能有如此成長,臺中市環保局表示,靠就是「跨部門預演」、「預防部署」及「民眾參與」。
由《今周刊》發起並號召民間企業響應的「還海行動1905」淨灘活動已進入第二年,去年與企業夥伴一共舉行了五場淨灘,清除了2572公斤的海洋廢棄物與9375個寶特瓶,連續二年由台數科集團認養了嘉義南堤海岸。今日(7/3)在台中清水九號風車海岸,「還海行動」再度熱鬧登場。現場除了《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台中市環保局局長陳宏益、台數科集團董事長廖紫岑、台灣佳光董事長蔡照焄,更邀請了135位台數科集團員工再次前進中台灣共襄盛舉。
從一篇淨灘的臉書貼文開始、接著每年舉辦企業合作淨灘、製作出台灣第1本海洋廢棄物「海廢圖鑑」,然後奪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接著又把「回收大百科」教育資訊實體化,從單點的講座,延伸到帶狀課程,進入高中校園,改造班級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