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422世界地球日》直擊台灣海洋垃圾危機!為什麼政府每年花17億清海廢,卻治標不治本?

422世界地球日》直擊台灣海洋垃圾危機…這些「巧克力球」不斷毒殺我們的大海 政府每年花17億清海廢卻治標不治本
撰文: 今周刊編輯團隊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組 日期:2021-04-21

「這樣才叫有政府,才叫會做事!」2019年10月下旬,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了「向海致敬」計畫,「1988公里海岸,每吋都有人管!」院長豪語和政策目標都喊得響亮,政府9大部會、15個機關嚴陣以待,準備好好收拾那些盤據在台灣海濱的海洋廢棄物。

 

院長登高一呼,預算立即撥下,從2020到2023年,4年內,「向海致敬」編列達65億5708萬5000元。去年,中央即耗資近17億元致敬海洋。

 

然而,政策啟動後,台灣的海乾淨了嗎?《今周刊》團隊自今年2月起,踏查多段海岸線,景況依舊怵目驚心。經年累月的問題、持續發生的問題,都以現在進行式不斷「垃」殺我們的海洋。

 

怵目  密不見底垃圾伴溼地珍鳥

 

一尊木頭雕成的玄天上帝像,不知從何時開始,在彰化東螺溪出海口落了難。雙腳緊緊踩著它的龜蛇,窘迫地坐在福寶橋旁堤岸邊緣。神像威嚴,冑甲顏面卻褪了漆,木頭身子也爬滿裂痕。

 

東螺溪過去兩度成為濁水溪主流河道,又被稱為舊濁水溪,溪流長度約30公里,在彰化福興、芳苑交匯入海。神像落難處離海不過一公里,龜蛇之下,濱海水岸叢生海茄苳,這片紅樹林溼地是高蹺鴴、環頸鴴等逾百種珍貴留、候鳥棲身之所。在福興鄉土生土長的粘勝傑,多年前曾為了這些水鳥,自掏腰包搞了一個「福寶生態教育園區」。

 

然而教育園區旁的酪農寮散出不祥惡臭,海茄苳林間更卡著遍野垃圾,溼地被密實壓著,根本不見光明。寶特瓶、絨毛玩具、浮球、籃球、安全帽、塑膠袋裡隨水流的狗屍,可辨識或是無法辨識的、陳年的或新鮮的廢棄物,都和紅樹林緊緊糾結在一起了。

 

這些「臨海第一排」的入海河岸土地,位在「向海致敬」政策的死角,除了幾條大型河流布有川廢攔汙索,台灣多數溪河出海段都沒有被定義為「海岸」,更遑論地處偏遠、如東螺溪這樣的綜合性排水渠道,65億元預算鞭長莫及,潮水卻不斷將擱淺在鹹淡水交匯處的垃圾們,帶往海洋。

 

海廢形式以不同方式存在於海域、海岸,根據「全國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彰雲嘉南等台灣西南海岸,垃圾量占全台總量26%。

 

其實從去年至今,彰化縣環保局已在東螺溪下游河畔開出160幾張6000元罰單。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科長陳金蘭搖搖頭苦笑說,有個中年人甚至成癮似地濫倒了19次,一個月就被罰了超過10多萬元,「我們有裝監視器,但監視器也被破壞或是偷走。每次看到這些垃圾也覺得好傷心。」

 

巧克力球狀集塵灰、 向海致上最惡毒的敬意

 

濱海家戶垃圾、漁業廢棄物濫倒的問題很讓人頭疼,但比起這些新鮮的「生垃圾」,沿著西濱快速道路往彰化北邊,經過河堤小路往烏溪海口走,到達台17線、台61線高架道路下的潮間帶高灘地,赫然出現眼前的,是數百噸、更恐怖的歷史殘骸。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凝神蹲下,指著地上略帶紅色、密集散落在泥濘中的正圓形球狀物,「你看,這些都是集塵灰。」除了集塵灰,土地上更遍布許多電弧爐渣。

 

集塵灰看起來像是巧克力球,但這些東西其實是金屬冶煉高溫產生的廢氣,經處理符合排放標準後得來的廢塵,再固化製作成球狀。上世紀8、90年代,垃圾處理政策不健全,掩埋場開闢不易,有害事業廢棄物被濫倒狀況層出不窮,這些內含鋅、鉛、鎘等重金屬的陳年垃圾,漲潮時,就會被水淹沒,至今,重金屬仍不斷被淘洗入海。

 

台南社區大學長年關注事業廢棄物濫倒狀況,南社大也派員拿著X射線螢光光譜儀來到烏溪口,從集塵灰上測出來的鋅含量是176805.44ppm,竟比管制標準值200ppm超標近88倍之多,此外,銅、鎳、鉛、鐵等重金屬含量每一項都超標,電弧爐渣內的砷含量一樣超標2倍以上,「每一吋海岸都乾淨」?這片毒土,向海致上的卻可能是最惡毒的「敬意」。

 

「向海致敬中心思想可能是『乾淨海岸』,民眾最容易聯想到的海廢也是海岸垃圾。2020到2023年的『向海致敬』,這至少是好的開始。」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說,「但我也認同應開始思考根源性問題。治標,也要治本。」

 

要解決結構性的難題,不是4年致敬就能大功告成的事。「目前海廢和海廢來源、類型都尚未有完整的圖像,我們嘗試逐漸累積調查的資訊量,比如:河口垃圾和微塑膠之間的關聯性,逐漸找到海廢問題真正的根源。資料少,數據就沒代表性,但累積夠多,就會有代表性。」黃向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