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比特幣交易價格達到5萬多美元,衝破歷史新高。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比特幣已經從密碼學家才懂的邊緣技術,變成世界第九大最有價值的資產,其革命性分散式技術創造出數十億美元的產業,但是也帶來了副作用。
加密貨幣當道,不少人用挖礦賺外快。特別的是,美國1名特斯拉(Tesla)車主竟然想出了一種方法,改造自己的Model 3來挖加密貨幣,且聲稱每月最多能淨賺800美元。
加密貨幣的出現改寫了傳統金融世界以及購物方式,但是當加密貨幣熱潮持續燃燒之時,卻也因為環保問題引發論,甚至連馬斯克都宣布將停止接受以比特幣作為特斯拉的付款方式。難道挖礦注定就與「不環保」畫上了等號?挪威的一間公司不這麼認為,並且利用行動實際證明比特幣也可以很「綠」。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BNEF)報告,2030年全球燃油車的銷售將低於 50%,至 2040 年更將降至 20% 以下。隨著新能源車款的快速增加,車用電池的需求也預計在 2030 年成長 10 倍,因此生產車用電池的鋰礦變得炙手可熱。
淨零減排成全球趨勢,然而虛擬貨幣挖礦過程需要耗費大量電能,超級不環保!隨著全球各國全力推動再生能源使用逐漸獲得重視,對於虛擬貨幣對於能源消耗和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也開始受到關注。
鋼鐵業在早期為台灣打下了重要的經濟基礎,以廢鋼鐵為原料的電弧爐煉鋼廠,在冶煉過程中會產生「集塵灰」和「爐碴」廢棄物,其中集塵灰更含有被稱作「世紀之毒」的戴奧辛。過去便曾因集塵灰的任意棄置,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根據環保署的數據,全台目前共19家電弧爐煉鋼廠,每年產生19萬噸集塵灰、142萬噸爐碴。 環保署昨(26)日舉辦電弧爐碴及集塵灰再利用參訪活動,針對過去遭棄置的集塵灰,台鋼資源董事長方彥斌表示,台灣鋼聯至今已累積處理1.7萬噸,明年則預計開始去化堆置在大肚溪河床的集塵灰。
電動車趨勢不可擋,而汽車銷量世界排名第二的福斯汽車,近來有個特別的決定值得關注:投入電動車電池材料的開採。 電動車電池佔了電動車整體成本的 40%,也是各大車廠亟欲降低的成本來源之一。福斯這麼做的背後原因與其規劃的未來戰略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