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山陀兒逼近,連放颱風假機率有多高?可能「停班停課縣市」 一覽!上次10月颱風,刷最強陣風紀錄

山陀兒逼近,連放颱風假機率有多高?可能「停班停課縣市」 一覽!上次10月颱風,刷最強陣風紀錄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花蓮縣消防局 日期:2024-09-30

中颱山陀兒來勢洶洶,氣象署預估颱風最接近影響台灣的時間,會延長到周四(3日)的上半天,預計週三(10/2)下半天,北部、東北部、東部地區轉為最大降雨熱區,颱風從宜蘭、花蓮出海。

各地災情

 

目前從最新預報路徑來看,山陀兒颱風從巴士海峽大轉彎後,可能從南部登陸,接著沿著東海岸北上,若北轉時間較晚,外圍環流可能直接衝進西南部,雨勢會更加明顯。

 

中颱山陀兒也為花蓮帶來豪雨,蘇花公路崇德路段發生土石泥流交通中斷,消防局接獲通報8車14人受困;台鐵北迴線崇德至和仁間預警性停駛。

 

經現場CCTV監看即時影像,台9線164.5k崇德路段發生土石流,目前台9線和仁(154.8k)至崇德(165.7k)自今清晨6時55分起只出不進,搶災機具現場待命警戒中,將視雨情發展,開放通行時間另行公告。

 

受土石泥流影響,台鐵公司東區營運處表示,崇德至和仁間預警性停駛。金門縣港務處指出,八方客輪因海象不佳,9月30日小三通金門-泉州航線停航。 

 

 

停班停課資訊

 

秀林鄉公所今天上午7時多表示,和平村及大天祥地區因颱風導致降雨量過高,今天停止上班上課。

 

由於颱風影響時間拉長,週二至週四颱風假恐達3天,9地區恐停班停課,包含新竹以北(基隆、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宜蘭、花蓮、台東,以及南部,具體縣市需以縣市首長宣布為準。

 

【中央氣象署說明風雨時程】

 

● 今日(9月30日)

 

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大臺北山區雨勢相當顯著,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桃園以北、南部地區、西半部山區及馬祖也有間歇性雨勢,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在入夜後降雨機率也逐漸增加。

 

蘭嶼、綠島易有10至12級強陣風,恆春半島有9至10級強陣風,新竹以北、東南部沿海空曠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8至9級強陣風,大臺北地區風力也會比較強;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含蘭嶼、綠島)、恆春半島沿海有長浪發生的機率,非必要請勿前往海邊活動。

 

● 週二至週三(10月1、2日)

 

週二至週三受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北部、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中部山區有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尤其恆春半島、東半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南部山區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

 

● 週四(10月3日)

 

週四颱風逐漸北上遠離,不過仍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

 

山陀兒影響期間降雨趨勢。圖片來源:中央氣象署

 

10月有颱風正常嗎?

 

根據中央氣象署自1991至2020年的統計顯示,西北太平洋每年平均生成25.3個颱風,其中70%集中在7至10月,且台灣平均每年受3.2個颱風侵襲,其中91%發生在7至10月間。因此,10月仍屬於正常的「颱風季」。

 

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總監賈新興也表示,雖然高溫和熱浪已被證實與全球暖化有明確關聯,但颱風與暖化的關係則較為複雜,是否影響颱風的頻率尚無定論。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太平洋海溫升高使得颱風在中高緯度也能維持強度,導致日韓近年受到更多颱風影響。對台灣而言,暖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加劇颱風引發的沿海淹水。

 

而上一次在10月後襲台的為小犬颱風(影響時間2023年10月2日-10月6日)。根據當時蘭嶼氣象站記錄到17級強風,陣風每秒95.2公尺,不僅刷新台灣氣象史上最強陣風紀錄,而且能吹到破百的風速,也已直逼世界紀錄。

 

圖片來源:數位部整理

 

防颱自主檢查表


□ 屋頂排水孔、天溝是否已清理,沒有落葉雜物阻塞?
□ 建物周邊排水溝是否已疏通?
□ 測試備用的緊急發電機,是否可正常運作?
□ 備用的緊急發電機是否已添加足夠油料?
□ 不斷電系統(UPS)是否正常運作?
□ 抽水機是否可正常運作?
□ 防水閘門是否可順利組裝?
□ 緊急發電機、抽水機、防水閘門等設施,是否已指定操作人員?
□ 是否需要沙包?
□ 門窗是否完好?若有損壞,是否已報修?

 

圖片來源:截取自內政部消防署港務消防大隊臉書

 

為何颱風越來越強?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指出氣候變遷導致熱帶氣旋更頻繁、豪雨更強、風暴潮更具毀滅性。主因是全球暖化使海溫上升,海水蒸發增加,為大氣提供更多水分,助長颱風能量。

 

另根據台灣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台灣受颱風影響的季節從4月延續至11月,以6至10月機率最高。氣候變暖將使颱風降雨強度在21世紀中增加20%,世紀末增40%,西部地區尤甚。颱風風速也預計增加8-10%。此外,強颱頻率、極端降雨強度和連續無雨日數都將增加,年度乾濕季降雨差距擴大。

 

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山陀兒颱風持續擴大,強度已接近中颱上限。中央氣象署預測颱風將在高雄、屏東一帶登陸,由花蓮出海。

 

從今(30)日開始,風雨將逐漸增強,周二至周四最為顯著。吳德榮強調,山陀兒對全台各地都構成重大威脅。屏東、台東、花蓮、宜蘭應警惕可能出現的致災性風雨。高雄和屏東將直接受颱風中心影響,面臨強風驟雨。大台北地區也需要提高警惕,尤其要注意颱風出海後的天氣變化。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分析山陀兒颱風發展,指出颱風位置靠近台灣,渦度中心原本偏北,但高層輻散場支持西南側強對流。低氣壓中心往強對流方向偏移,雲圖顯示低雲環繞的旋轉中心正在發展,表明環流與對流開始整合。然而,對流雲仍相對分散,環流未完全整合,距達到颱風強度尚有差距。

 

鄭明典提出「共伴效應」概念,指出雖可觀察到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現象,但雨帶未影響台灣,暫不構成完整「共伴效應」。颱風與冷高壓東北季風環流共伴時常造成台灣嚴重水災,如1987年琳恩、2000年象神颱風。原因是颱風環流加鋒面氣流輻合,再加地形影響,導致台灣北部、東北部產生持續時間較長的豪雨。

 

冷高壓前方高層伴隨槽線,是中緯度天氣系統特徵。當颱風發展較強,高層導引主導時,會被槽線引導大角度轉北;颱風較弱時,受低層封場導引,持續往西或轉西南。颱風大角度轉北也預示東北季風共伴可能發生。此次冷高壓偏弱,共伴效應可能不特別明顯,但仍可能出現共伴效應的雨型特徵。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