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全台首個鋰電池循環生態系!回收鎳鈷鋰稀有金屬,再重返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具體怎麼做?

全台首個鋰電池循環生態系!回收鎳鈷鋰稀有金屬,再重返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具體怎麼做?
撰文: 科技新報/姚惠茹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聯友 日期:2024-09-27

稀有金屬鎢、鈷回收冶煉廠聯友金屬24日透過子公司聯友能源,攜手鋰電池回收大廠名仁科技,以及鋰電池正極材料製造大廠康普子公司天弘化學,共同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並推出全台第一個汰役鋰電池 B2B(Battery To Battery)的循環經濟生態系。

電動車越來越多 2034年鋰電池汰換量將達3萬噸

 

「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負責上游回收的名仁資源是由全台最大廢車處理回收廠銘福集團獨資成立;負責中段製程純化的聯友能源為聯友金屬 100% 持有的子公司,主要從事鈷鎳鋰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負責後段製程的天弘化學為康普材料持股 63.99% 合併子公司。

 

聯友金屬總經理吳永中表示,依照去年 8 月最新公布的歐盟電池法案,2031 年新製造的鋰電池再生材料最低使用比例,稀有金屬中的鈷將倍增至 16%、鋰增加至 6%、鎳提高到 6%,2036 年增至 26%、鋰增加至 12%、鎳提高到 15%,如何獲得龐大再生稀有金屬材料成為全球難題。

 

吳永中指出,參考環境部及工研院資料預估統計,隨著電動車及電動巴士及儲能快速普及,需汰換除役的鋰電池將從目前約 1,000 噸,大幅成長 30 倍至 2034 的 30,000 噸,而汰役鋰電池中的鎳、鈷、鋰等稀有金屬的總回收再處理價值將從目前不到 5 億元,倍增至 2034 年的 42 億元。

 

結合上下遊廠商 共組電池循環供應鏈

 

吳永中說明,依照目前建廠成本計算,成立一家新的汰役鋰電池 2 萬噸處理製造廠,單單建廠及設備金額高達 40 億元,因此聯友這次與名仁、天弘兩家上下游廠商,共同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串聯目前各自的廠房設備及製程,期望發揮聯盟整合綜效,增加產業競爭力。

 

目前台灣在地汰役鋰電池的回收處理各家業者停留在零星點位處理,甚至將稀貴國內資源銷往他國,而外部環境伴隨而來的,是歐盟新電池法的嚴格訂定,明確規範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與實施期程,這次三方共組的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期望達成「鋰電池零廢棄未來」的目標。

 

隨著電動車普及化,2034 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快速增加至約 2 萬噸,是目前的 20 倍之多,若未經妥善處理,恐造成環境極大隱憂,

 

這次聯盟將由名仁資源進行汰役鋰電池的物理拆解及破碎前處理,聯友能源對處理後電池黑粉進行高值化萃取及純化,再由天弘化學精煉成車用級電池正極原材料,回到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完成鋰電池再循環。

 

※本文授權自科技新報,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