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TNFD報告難產,從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找靈感!開放資料應用平台,超過一半都是企業在用

TNFD報告難產,從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找靈感!開放資料應用平台,超過一半都是企業在用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農業部 日期:2024-03-20

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持續面臨嚴峻挑戰之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以下簡稱生多所)建立「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為人們提供一個開放的資料應用平台,平台資料超過2,100萬筆,且覆蓋物種數也增加至近3萬種。

除了能高效地獲得臺灣野生生物分布的最新資訊,為保育工作開闢新的視野和工具,也豐富了科學研究與生態評估的深度,為社會提供極其重要的生物多樣性資訊,從而加速臺灣在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的步伐。

 

生多所表示,TBN作為開放資料應用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橋樑,有助於確認動植物的已知分布地點、減緩不當開發損害生物多樣性,還能鼓勵公眾直接透過野生生物觀察記錄,補充科學研究中所缺少的資料。

 

以往該等工作需耗費數日,甚至數季方能完成,現在透過TBN開放資料及視覺化的線上地圖,正可將科學研究及公眾參與結合起來。

 

生多所指出,自2018年TBN納入開放資料理念以來,過去五年平台的使用人次和資料下載量分別達到了年均80%和100%的成長,不只反映了社會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關注,也凸顯TBN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TBN的使用者已經擴展至政府機關和學術界之外,有高達一半的使用量來自民間公司,他們主要將TBN作為生態檢核和環境影響評估的快速參考資源,透過TBN提供的物種名錄清單,使用者能夠迅速辨識特定地點的關注物種,進而制定相對應的保育行動,以緩解人類開發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威脅。

 

 

生多所強調,TBN不僅是一個資料庫,也是連結生態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及大眾的網絡平台。然而,在確定野生生物的分布位置上,仍面臨許多挑戰,不僅許多已知物種尚未有任何分布資料,而對於已有分布資料的物種,我們對其空間分布的了解也相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有效回應,成為了生物多樣性保育的一大課題。

 

值得慶幸的是,開放資料的應用不僅能知悉特定地區的野生生物物種清單,也能找出資料空缺的區域。臺灣的公民科學家群體在野生生物時空分布資料上,一直扮演著積極角色,現有超過七成的資料都來自於他們的無私分享。

 

 

為了讓志同道合者能夠快速查詢特定地區不同生物類群,TBN也推出了全新的資料空缺圖台,協力填補科學知識的缺口。期望透過更多公眾的參與,讓保育行動擁有更堅實的證據基礎,進而遏止生物多樣性的流失。

 

生多所鼓勵民眾上傳野生生物觀測資料,每一次的觀測記錄和分享都將成為推動保育新範疇的力量,所有資料也將分享至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獻成為全台開放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