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自然」在企界往往被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範疇。一項出於善意、但與核心財務策略關係不大的題目。然而,全球經濟對自然的深度依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一個邊緣議題轉變為營運韌性與風險管理的核心考量。
戶外品牌始祖鳥(Arc'teryx)與藝術家蔡國強19日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舉行煙火藝術活動,3幕彩色煙花沿著山脊依次燃放,引發生態保護爭議,雙方已於21日發表聲明道歉。
國泰金控已連續第9年舉辦「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今年主題聚焦於國際局勢變化與自然公正轉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9日於論壇提到,儘管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情勢出現波動,亞洲的氣候投資動能依然強勁,全球氣候投資中有高達4成機會在亞洲。對台灣而言,這正是把握低碳轉型、爭取國際話語權的最佳時機。
近期全球政經情勢紛擾多變,地緣政治與資源競爭意識崛起,企業須留意自然資本的消耗與不可逆帶來的自然風險對於企業營運至關重要,企業應即早辨別與建立明確策略與管理系統,維持穩健長期發展策略。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繼發布IFRS第S1、S2號準則後,已經著手制定其他揭露標準草案,「自然、生物多樣性相關揭露」規劃被納入準則中。資誠建議企業應先依循TNFD採用的方法學識別營運價值鏈對於自然的依賴與衝擊、財務相關風險與機會,除了提早因應接踵而來的準則導入外,更重要的為升級企業面對自然風險的永續韌性,穩健前行。
世界最大碳揭露組織CDP(國際碳揭露計畫)即將公布最新2024年評比成績與企業A級別名單,已有不少台灣企業搶先公布評比成績。包含台灣大哥大連續5次獲得氣候變遷最高等級A級肯定,公股銀行第一金則獲得CDP氣候及森林問卷雙A評級。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CDP問卷題目對齊國際財務報表準則(IFRS) S2氣候標準、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等國際ESG最新標準或倡議,更首見將「塑膠與生物多樣性」議題納入問卷題目,使得問卷揭露的廣度與深度大幅增加。
隨著全球氣候政策和永續報告標準的逐步推行,2024年企業的焦點議題可歸納為兩大類:碳管理與永續報告準則。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施行,加上碳費、碳權交易等新政策,對企業碳排放的要求已大幅提升,各類永續報告準則也相繼出台,如 IFRS S1、IFRS S2 以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準則 TNFD,也成為檢驗企業永續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蟬聯三度榮獲CDP(碳揭露專案)年度評比氣候變遷與水安全雙「A」領導評級的台達電,不僅做內部碳定價、積極參與 TNFD,還派工程師遠赴美國學習珊瑚復育技術,更成為全台第一家取得《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大會觀察員資格的企業。 作為電源供應器大廠的台達電,也在告訴股東、利害關係人,他們在生物多樣性領域,是在玩真的。
台泥 (1101) 發布最新 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首度針對低碳與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所驅動的自然相關機會進行財務評估。 台泥表示,公司與台大合作運用TNFD框架對港、電、廠、礦進行LEAP分析,並採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推出之水泥業專屬方法學NIA,設定2040年達成自然淨正向影響,成為台灣首家明確訂定自然正成長路徑的企業。
電信雙雄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近日均發布TNFD(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中文版報告書,依據LEAP(Locate, Evaluate, Assess, Prepare)方法學,分析面對自然相關風險之評估與因應。
當人們視線過度聚焦於「氣候變遷因應」,甚至將「環境(Environment)」議題管理與其畫上等號時,我們即遺忘了涵蓋水、土壤、生物多樣性、森林和海洋等生命與非生命物種之「自然資本(nature capital)」在整體社會運作結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釐清市場【氣候=自然】迷思,說明 TNFD 與 SBTN 之異同,並提出實踐自然風險管理步驟。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企業必須評估法規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如何對營運方式產生影響,並重新將氣候風險及機會整合至營運策略中,以維持及提升企業價值。 此外,營運模式的創新和轉型是企業採取氣候變遷調適行動的重要一環。企業藉由開發永續商業模式,投資數位化工具,改善生產和運營效率,以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