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何對永續航空燃料「開綠燈」?
路透社報導,能源部於日前宣布,將為Calumet公司旗下的Montana Renewables提供貸款擔保,用於擴建其位於蒙大拿州大瀑布城( Great Falls )的生質燃料設施。
Montana Renewables的工廠使用植物和廢棄動物的油脂,為飛機和卡車生成混合式生質燃料。在擴建後,該廠的年產能將從目前的1.4億加侖提升至3.15億加侖,預計可提供北美近半數的SAF供應,並創造近500個就業機會。
據悉,這筆貸款原本是拜登政府在卸任前夕已經敲定的。根據計畫Montana Renewables原定於1月28日獲得首筆7.82億美元(約新台幣256億元)的資金。但在川普就任後,並下令要能源部暫停發放,稱需該計劃「以進行戰略審查,以確保與新政府的能源策略一致。」
據蒙大拿州共和黨籍參議員Steve Daines聲稱,該計劃是因其向白宮施壓,而獲得最終批准。Steve Daines此前曾抨擊拜登的氣候政策為「激進的反能源議程」,但這次卻力挺SAF項目,聲稱這符合川普「能源主導地位」的目標。
運輸燃料諮詢公司Stillwater Associates的高級顧問Adam Schubert分析指出,SAF產業之所以獲得兩黨人支持的原因在於,其能夠促進農村社區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開拓農業新市場、傳統化石燃料商能更容易加入等優勢。因此,無論位於農業州或能源州的共和黨和民眾黨議員也願意支持相關政策。
真環保還是漂綠?SAF產業爭議一次看
事實上,早在2021年拜登政府便宣布推行「永續航空燃料大戰略」(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Grand Challenge),目標是扶持美國企業在2030年前生產30億加侖的可持續航空燃料,到2050年則達到350億加侖,以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旅行需求。
不過,環境學者對於永續航空燃料(SAF)的定義仍存在諸多爭議,特別是在玉米乙醇或植物油是否應該被納入的問題上。支持者認為,這項計劃不僅能為農村地區創造就業機會,還能有效利用原本被丟棄的生物質資源。
然而批評者則指出,某些生物燃料的碳排放量可能與傳統化石燃料相當,甚至可能帶來其他負面影響。世界資源研究所更警告,將大豆和玉米轉向燃料市場可能導致食品價格上漲、森林砍伐加劇,以及土地利用變化所帶來的額外碳排放。
目前市面上的SAF供應幾乎都採用與蒙大拿煉油廠相同的生產方式。這種被稱為氫處理酯和脂肪酸的生物燃料,其原料來源十分廣泛,不僅可以使用初榨植物油(如菜籽油、芥菜油和大豆油),還可以回收利用廢棄食用油和牛脂等資源,卻被許多學者批評存在漂綠問題。
除了傳統的製造方法外,SAF還可以利用藻類、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以及其他廢棄生物質進行生產,例如鋸木廠的鋸末或收穫後的玉米莖葉等原料。然而,目前採用這些方式生產的航空燃料數量仍然非常有限。
另一種被視為能實現「航空低碳排」方法,則是利用氫氣和二氧化碳來製造合成燃料。然而,目前該技術仍面臨高成本、能源消耗大及缺乏大規模應用驗證等挑戰。
布局未來航空燃料!中油、台塑搶進SAF市場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指出,SAF可減少50-90%的碳排放,但目前因產能不足、成本過高(比傳統航空燃料每加侖貴約2美元),通常需要與傳統航空燃料混合使用,最高摻配比例為50%。根據該協會統計,2024年全球SAF產量將達150萬噸,較2023年翻倍,但仍僅占全球航空燃油需求的0.53%。
對此,台灣也正積極布局SAF市場。據中央社報導,民航局已宣布2025年將首次為國籍航空公司添加SAF,並訂定2030年使用比例達5%的目標。業界估計,到2030年台灣年度SAF需求量將達24萬噸。
目前中油已率先於2024年底取得ISCC CORSIA和ISCC EU兩項國際認證,成為台灣首家具備SAF供應資格的油品公司。
台塑化則計劃2025年第二季在麥寮開始生產SAF,初期年產能約5,000噸,未來將擴大至5萬噸。同時,永瑞等企業也開始建立從廢食用油回收到SAF生產的供應鏈,串連上游的泰山、漢來美食、頂呱呱等食品業者,中游的台塑化等石化廠,以及下游的長榮航空、中華航空等航空公司。
雖然全球SAF產業面臨政策不確定性挑戰,但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廢食品油回收解決方案提供商永瑞董事長林修安就指出,目前IATA已設定目標,要求逐步提高永續航空燃油的使用比例,這將促進SAF的需求急速增長。
以台灣為例,包括國內三大航空公司及前往台灣的國際航空公司,預計到2030年,台灣每年的SAF需求量將達約24萬噸,並且將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