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碳權來龍去脈
2021年3月,美企紅寶石峽谷環境公司(Ruby Canyon Environmental)及充當仲介的哥倫比亞馬斯森林公司(Masbosques)簽署一項碳權交易協議,將保護約7100平方公里(相當於1/5個台灣面積)的土地,以換取碳抵換額度。
這些碳權隨後再被以約38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出售給哥倫比亞數據企業拉丁結算(Latin Checkout),接著又轉售給達美航空。
然而,受影響的六個皮拉巴拉那(Pira Parana)部落指控,這項碳權專案是由假的部落代表所簽署,且已侵犯了他們的自治權。
這個專案「污染了我們的身心靈......為了金錢摧毀了這片土地的一切」,原住民部落領袖法比奧·瓦倫西亞(Fabio Valencia)表示,部落從未聽說過這筆交易,儘管專案確實帶來了經濟「繁榮」,但卻也導致不習慣處理大額資金的部落居民之間產生衝突。
追蹤碳權交易的機構EcoRegistry指出,由於因購買品質存疑的碳權、聲稱碳中和,達美航空在美國本土正面臨一起漂綠訴訟。
全球20%碳權專案來自南美洲
碳抵換(Carbon offset)是一種讓企業或國家在特定條件下,用來抵銷其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企業可藉由購買碳抵換額度,來彌補自身無法在日常營運中直接減少的排放量,並對外宣稱自己已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自從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強調了以自然解決方案(NbS)的重要性後,就為防止森林砍伐和復育森林的REDD+類專案創造了龐大的商機。特別是這些專案宣稱會為當地社區帶來更好經濟利益和就業機會。
根據《拉丁律師》latinlawyer報導,南美洲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目前全球約有20%的碳抵換額是在南美洲產生的,其中不少碳權額度是在南美洲以外的地區被使用。
不過,由於近年來大型森林保護計畫所產生的碳權額度屢屢出現問題。「許多專案誇大了其減碳成效」,科學研究指出,這些專案雖聲稱保護了某些面積的森林免於砍伐,但實際上這些地區根本就沒有遭到濫伐的風險,因此其產生的碳抵換額度完全沒有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