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不只電動車,連太空馬達都要投資!大亞集團如何擺脫「銅線」思維,走向「綠金」?

不只電動車,連太空馬達都要投資!大亞集團如何擺脫「銅線」思維,走向「綠金」?
撰文: 創業小聚/曾令懷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創業小聚/侯俊偉攝影 日期:2023-02-24

「巴菲特曾說,成熟的產業,不代表已經沒有成長空間了。大亞雖然穩定成長,但是也要看外面正在發展的產業有哪些,跟我們找到關聯,成為我們的第二成長曲線。」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首圖)說。

就好像Intel在1980年代將主力轉移到微處理器一樣,成立於1955年的大亞集團正經歷著類似Intel的轉型階段。大亞集團以電纜電線業務為主,從高壓電纜到電動機車、耳機中的漆包線圈都是業務範圍,雖然2022年的年營收來到近新台幣270億元,大亞仍在找尋下一波成長動能。

企業投資是尋找創新與第二成長曲線的辦法,為了能看見「外面正在發展的產業」,大亞早在1998年成立大亞創投,聚焦在「Double E投資」——不是電機工程系的Double E(Electronical Engineering),而是能源(Energy)和新興的創新產業(Emerging)。

擺脫「銅線」思維,從產品本質找到下一個成長「綠金」

 

1998年大亞就有意識以投資作為創新手段創立大亞創投,由沈尚弘擔任董事長一職。

 

你可能也想看:禮盒包裝更合身、77乳加廢料花生膜變綠金…宏亞董座張云綺面對疫情更重ESG:我對未來從沒有失望過

 

「不過當時我們投資的不只是新創,還有很多成熟企業。」沈尚弘說,大亞最初以本業相關的電線原料「銅」作為延伸應用與轉型的基礎,例如印刷電路板用的銅粉、銅球,或者結合工藝設計製作金屬手機殼。然而這些仍是圍繞在電線電纜、銅材料與漆包線等事業周邊,究竟如何打造創新事業,成為大亞進入2010年代後的重要課題,公司上下的重要部門主管也時常為此而開會討論。

 

「電線電纜的本質是什麼?是運輸電力;漆包線的本質是什麼?是能源轉換。」沈尚弘口中的本質,也就是大亞過去幾十年來為市場上提供的價值核心——能源,「從這個角度來看,能源就是我們新的機會,從產生、轉換、傳輸、儲存到管理都是。」

 

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表示,無論電線電纜還是漆包線的核心,其實都是能源。圖片來源 : 侯俊偉攝影

 

2014年,運作了一甲子的大亞集團成立大亞綠能科技公司跨入太陽能產業,並且將公司定位調整為「能源串接的領導品牌」,目前旗下已經有62座太陽能電廠、總共207MW裝置容量,而這些投資在大亞2021年獲利的新台幣14億元中佔據了約新台幣2.2億元(約15.7%)。

 

不只電動車,連太空馬達也出現大亞的能源投資雷達上

 

近幾年專注在能源事業的大亞除了投資太陽能電廠外,也關注能源新創的動態。沈尚弘舉例,大亞創投就投資了智慧節能的聯齊科技,以及以球型馬達為核心技術、專注在太空領域的張量科技。

 

張量科技所屬的太空領域,似乎與大亞關注的能源有些距離,對此沈尚弘表示,馬達是動能、電能、光能、聲能等等的轉換,屬於能源轉換的範疇,因此也在大亞投資的範圍內,甚至電動車的馬達需求也會是大亞的投資目標,而且馬達的漆包線需求本就是大亞一直以來的主力事業。

 

你可能也想看:荒地變綠金》國境之南的太陽能電站,如何讓500名地主點頭合作?

 

對於新興科技與新創公司的判別標準該如何拿捏?沈尚弘認為越早期的團隊,越重要的是人格特質。

 

「我們投資就是看事跟看人,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情?價值何在?可以解決什麼問題?你的解決方案為什麼比別人好?這些屬於對事的DD(Due Diligence,盡責調查);至於人格特質則包含領導能力、是否有快速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溝通能力,還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堅持與決心,因為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

 

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認為張量科技的創辦團隊具備意志力。圖為張量科技創辦團隊顏伯勳、李尚融、侯淞喨及謝勛丞。圖片來源 : 張量科技提供

 

沈尚弘以張量科技為例,衛星與太空產業是個大趨勢,張量科技的技術也具有優勢,已經通過「對事」的要求,而真正說服沈尚弘投資的則是張量科技的創辦人們的堅持與毅力,「他們雖然年輕,但是非常積極、也不會退縮,而且我以為他們只專注在技術,沒想到商業敏銳度也非常足夠。」

 

及早佈局新興領域,對新浪潮未雨綢繆

 

除了張量科技、聯齊科技等屬於能源範疇的科技公司外,大亞投資的名單還包含物聯網技術為主的百應生物科技、提供虛擬實境服務的愛實境和資安領域的TXOne Networks等新創。

 

這與2014年大亞跨入能源投資這一步棋息息相關。沈尚弘表示,時代變化越來越快,企業不能等到事發了才開始動作,而是未雨綢繆,所以大亞才會及早佈局不同領域。以資安為例,隨著疫情帶來的遠距工作浪潮,企業的數據與網路資安議題越來越重要,這就是大亞投資TXOne Networks的原因。

 

沈尚弘承認,跨領域的投資評估能力是大亞創投當前的挑戰,不過如果新科技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要用不同角度看待風險,「我們做創投看的是風險與報酬是否成比例,而不是只有風險有多大。」沈尚弘說,高風險、高報酬一直都是創投產業的基本,就算對成立近70年的大亞來說亦然。

 

延伸閱讀:

張量科技獨創球型馬達,隨SpaceX火箭上太空!他們的技術厲害在哪?

從能源小白到轉型救星,聯齊創辦人顏哲淵:既然要創業,就要玩大一點

 

※本文授權自創業小聚,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