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台灣推出ESG數據倡議。」這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英國《金融時報》,在今年八月底發出的一篇報導標題。
《金融時報》文中的「倡議」究竟所指為何?原來,是今年六月到八月間,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簡稱集保)針對「上市櫃公司」與「一般投資人」,推出的「多元ESG資訊平台」服務。
源起》幫一般投資人彌平資訊落差
談及平台成立的源起,集保董事長林修銘向《今周刊》指出,就在訴求「良善治理」的「責任投資」浪潮,近年在歐美及亞洲新興市場快速崛起之際,許多國內發行公司儘管已意識到ESG的重要性,但對於現行市面上各家評鑑機構的ESG研究方法與關注重點,它們仍相對陌生。
此外,林修銘也發現,「台灣有數萬投資人買了ESG相關的ETF,但卻少有機會知道這些(被ETF所涵蓋)公司的ESG具體表現。」於是,為了彌平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資訊落差」,讓公司更了解投資人的觀點,也讓投資人能透過簡易的平台,快速掌握各家公司的ESG評分,集保的「多元ESG資訊平台」應運而生。
連上集保的「公司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IR平台)頁面,註冊完帳號並登入後,投資人會發現右上有一個「ESG資訊」欄位。
點開該欄之後,頁面會秀出一長串的「公司名單」與「分數」,投資人會看到「Sustainalytics ESG風險評分」、「FTSE Russell ESG評級」、ISS ESG的「環境揭露」與「社會揭露」評級,加上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編製的「公司治理評鑑」,以及僅開放給上市櫃公司瀏覽的「MSCI ESG評級」。
FTSE Russell 和MSCI是全球最大的兩家指數公司,ISS是全球最大的股東會代理投票顧問機構,至於Sustainalytics,則是隸屬全球基金評級巨擘晨星(Morningstar)底下的ESG評鑑單位。4家的共同點,都是目前業內公認的ESG「打分」權威。
「FTSE Russell評級的台灣企業,大約100家,Sustainalytics有近400家,MSCI也有逾110家。」林修銘指出,透過該平台,一般投資人除了可瀏覽每家評鑑機構,針對台灣企業ESG分數的總體排名外,也可比較同一家企業,在不同評鑑機構間的得分狀況
願景》 啟動公司、機構、內外資對話
在他的「願景」中,當發行機構、公司與投資人,都透過集保ESG平台「上了線」,並共享「相同的數據」,這代表的是,目前在全球風起雲湧的「永續投資」浪潮,將會以相較過去兩年遠遠更快的速度,在台灣市場落地。
「這將啟動一連串公司與公司、公司與機構、機構與機構,乃至於內資與外資之間的對話。」林修銘強調,透過該平台,最終他希望開啟的,是一種「新的合作可能」。
因為他留意到,這次不僅是《金融時報》關注這個平台,甚至連相對封閉的日本媒體圈,都報導了集保的ESG專案。這代表的是什麼?「從英國到日本的投資人,乃至全球的ESG研究機構,大家都在看台灣啊!看我們如何在ESG做出成績。」林修銘笑著說。
更多台灣ESG風雲錄故事 全文詳見《今周刊》12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