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核三重啟公投辯論3》黃士修稱核廢料對環境「無危害」,綠黨甘崇緯喊「核電歸零」未造成缺電

核三重啟公投辯論3》黃士修稱核廢料對環境「無危害」,綠黨甘崇緯喊「核電歸零」未造成缺電
撰文: 陳嘉怡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取自公投發表會直播 日期:2025-08-11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11日舉行第三場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反方代表、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則指,從核三廠今年5月停機除役至今,全台電力備轉容量率都在法定的6%以上,「沒有因為核電歸零而缺電」,且光靠節電就能省下一座核三廠的電量。

你可能還想看:

核三重啟公投辯論》葉宗洸強調孤島電網需核電保障能源安全,曾文生質疑「安全無虞」如何驗證

核三重啟公投辯論》翁曉玲稱核電是「救命電」,林子倫反批重啟核三拖慢能源轉型、把核安風險丟給屏東人承擔

 

黃士修:核廢料有解、核電便宜安全

 

正方代表黃士修主張,核能發電便宜且安全,他分別從各種能源的劣勢分析,2024年人均用煤電量世界第一,但如果核二核三繼續運轉,中火10部燃煤機組就可以除役,減少空污。並提到再生能源每度電的發電成本比核能貴。

 

針對能源安全、核廢有解、社會共識三項原則,黃士修指,能源安全是美國多次嚴厲警告,非核會破壞國防安全;美國智庫CSIS兵推,若解放軍封鎖台灣,天然氣撐不過十天,這就是地緣衝突、電網脆弱、供應鏈中斷。

 

黃士修並指,台灣核電技術都來自於美國,美國曾多次表態可以處理核廢料;且歐盟已將核能納入綠色政綱和永續投資,關鍵就在於核廢料對環境無危害。

 

至於核災問題,黃士修說,許多人因為福島核災轉為反核,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報告,福島核災的輻射外洩,「沒有造成任何的死亡以及癌症增加」。

 

針對地質學者及反核團體指核三有斷層風險,黃士修則認為,核電廠反而是最不怕地震的建築物,福島核電廠不是因為地震出事,離震央更近的女川核電廠更成為居民的避難所。
 

黃士修指出,聯合國最新倡議是「24/7 CFE」全天候無碳電力,目前Google、微軟等國際企業已公開要求供應鏈達標。若台灣無法提供穩定且無碳的基載電力,將在全球競爭中被淘汰。

 

位於屏東的核三廠今年5月運轉執照到期,進入除役階段。圖片來源:台電

 

甘崇緯:光靠節電,就能省下一座核三廠

 

反方代表甘崇緯指出,核三廠從今年5月17日停機除役,截至今日,台灣的電力備轉容量率,有97%的時間都在10%以上,即使在最尖峰、最緊張的時刻都還有6.2%的電量能備而不用,代表台灣「沒有因為核電歸零而缺電」。

 

甘崇緯並引用經濟部的節電計畫指出,台灣到2027年可以省下206億度電,而核三廠在尚未除役的2023年,一整年的發電量也才178億度,簡單來說「光靠節電就可以省下一座核三廠」,質疑何必冒險重啟一座已經除役的老舊核電廠。

 

針對核能是否為綠電的爭議,甘崇緯提到,按照歐盟分類,核能若要被歸在永續能源的替代方案,必須要在2050年前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貯置場並正式運轉;但核三廠無法裝填新型技術耐事故燃料(ATF),也沒有低階最終處置場及處理高階核廢的計畫,核三並非合乎歐盟規範的綠電。

 

「重啟核電廠也不是今天要,明天就能發電」,甘崇緯指出,核電廠重啟要經過層層的安全程序,整套流程至少5年起跳,且也不能忽略戰爭時期的風險,強調比起依賴大型集中的能源設施,分散且多元的再生能源,才是兼顧能源韌性的選項。

 

甘崇緯表示,相信無論擁核或反核方,都希望未來能發展出核廢料處理技術,能夠大幅縮短核廢料的半衰期;或是核融合技術能儘早商轉,在極少量、低毒性的核廢料狀況下安全穩定發電,但在那天到來前,必須要面對現實,核分裂發電技術對台灣來說,就是一個風險過高、不夠安全、也不值得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