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5/21)台泥股東會上,不僅通過董事改選,10席董事和5席獨立董事全數當選,以及通每股配息1元,台泥也對公司前景進行報告。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明指台泥未來方向,將在既有的台灣與中國兩岸市場外,朝「歐非」及「新能源」發展。
他指出,2017年,台泥僅有16家子公司,主要營收超過8成仍來自兩岸水泥市場;但到了2024年,台泥已經有27家子公司,跨足11種產業,遍佈全球13個市場。
6年前部署海外 歐洲低碳水泥占營收45%
轉變之所以如此明顯,源於台泥早在2018年即意識到,中國大陸市場可能在觸及高峰後進入平原期,於是提早布局兩岸以外的跨國市場。
首先,他們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再透過轉投資葡萄牙水泥公司 Cimpor,得以在非洲取得超低碳替代原燃料,成功研發出以鍛燒黏土替代熟料製成超低碳水泥的技術。
而今,低碳水泥的效益已具體反映在台泥2023年的獲利表現上,高達45%營收來自歐洲低碳水泥。
去年11月底,台泥更決定進一步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將土耳其OYAK持股由40%提高為60%,葡萄牙Cimpor持股也由40%增為100%。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今年3月6日台泥已完成213億元的土、葡投資交割,從參股變成控股,以期擴大全球水泥產能及市場,且當地管理階層全數留任,有助加速台泥的國際化進程。
▲張安平期待,低碳建材、綠色能源能成為台泥的第四隻腳。(唐紹航拍攝)
充電站佈歐亞 還獲僅次特斯拉補貼金
除此之外,儲能業務是台泥射出的第二支箭。近六年來,台泥積極建置儲能案場、智能電網,以及生產安全而高功率的三元鋰電池。
截至目前,台泥在全球儲能併網及建置中的案場達2253MWh(兆瓦時),並在兩岸設有226個充電站,意、法、西、葡則擁有4111個充電站,主要分布於葡萄亞連鎖超市、羅馬機場、法國高速高路等地。
「我們還獲得歐盟補貼獎勵金7300萬歐元,這在同業排名第二,僅次於特斯拉。」程耀輝自豪地說。
他也指出,如今荷蘭已經成為台泥海外發展的新控股平台,包括低碳水泥、歐洲儲能和充電樁業務,「公司設在荷蘭就是希望能夠規避匯率風險,雖然土耳其這幾年有通貨膨脹跟匯率影響,經過台泥設計,對整財務上的影響都是可控的。」
全球布局見效,讓台泥2023年的兩岸水泥營收占比,從2022年的68%降至43%,土葡水泥佔據31%,能源及電力則占的24%。
「原本希望在2025年前達成兩岸水泥營收占比能降低至50%,但2023年已經提前達標。」程耀輝點出。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唐紹航拍攝)
地震災損無礙 張安平:四月仍有獲利
對於外界關注的花蓮大地震帶來的影響,張安平則回應,「兩天前和平電廠才完全恢復,雖然遭逢巨變,但四月份台泥確定仍有賺錢,證明即使主力事業無法生產,仍能用其他產業撐起來。」
程耀輝也說明,和平礦場一號窯已恢復運轉,二號窯仍在修復中;另外,地震當下和平港移動式裝船機行走裝置脫軌,修復後已恢復作業。
談及後市,張安平坦言,中國市場第一季還在下滑,能賺到錢的機會渺茫,預計未來一年到一年半一些廠會陸續關閉,但他仍會繼續經營大陸,也不排除和其他水泥廠策略性合作;相對地,土、葡、非洲的市場,今年都相對樂觀。
同時,台泥亦有諸多挑戰。首先在儲能案場上,目前在歐洲已通過安規測試,並收到報價,但考量後續的建置工程,極有可能需要在當地設廠,將又是一筆投資;其次,低碳水泥才剛通過可用於台灣建材,台灣廠商對其特性也還不熟悉,出貨量低,未來仍須持續與市場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