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中鋼深度解析》市值5千億、牽動台灣經濟,布局全球電動車電磁鋼片…中鋼如何淨零減碳又賺錢?

中鋼深度解析》市值5千億、牽動台灣經濟,布局全球電動車電磁鋼片…中鋼如何淨零減碳又賺錢?
撰文: 台灣銀行家/蔡維哲、李慶芳、翁培師     分類:E永續環境 日期:2024-02-15

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議題讓淨零減碳的理念與需求日益受到重視。各行各業不僅面對挑戰,更是其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傳統的高碳排放行業此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機遇,中鋼作為台灣鋼鐵產業的龍頭企業,無法自外於這股席捲全球的浪潮,正積極變革中。

遠離了金融產業群聚的台北,與常被視為護國產業、頻頻躍上媒體版面的半導體公司不同,位於自由民主島嶼南方的高雄,擁有一家歷史悠久、卻相對低調的工業巨頭――中鋼公司。

這家成立超過50年的企業,不僅見證了台灣產業的轉型與經濟的起飛,更是推動台灣工業化的重要力量。在過去,中鋼或許並不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隨著氣候變遷這股全球性浪潮的興起,這家曾經的低調巨人,可能很快就會再次站在時代變革的舞台中心。

中鋼的淨零減碳之路 

 

在今天的全球經濟中,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的議題讓淨零減碳的理念與需求日益受到重視。對於各行各業而言,這不僅是一項挑戰,更是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傳統的高碳排放行業如鋼鐵產業,此刻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機遇,而中鋼作為台灣鋼鐵產業的龍頭企業,自然無法自外於這股席捲全球的變革浪潮。 

 

中鋼擁有新台幣1,577億元的股本,市值近新台幣5千億元,在台灣眾多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這樣的規模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占據了領導地位,更在國際鋼鐵產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作為台灣鋼鐵產業的龍頭,中鋼在鋼鐵產業中上游占有重要位置,加計中龍的粗鋼年產量約1,600萬噸,國內市占率超過50%。除此之外,中鋼的轉投資事業還涵蓋了工程、材料、物流及綠能等多個相關領域,顯著影響廣泛的產業鏈與實體經濟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鋼的經營決策和轉型策略,不僅關係到所有資金提供者與利害關係人的利益,也對其他產業或上市櫃公司的投資人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由於中鋼具有官股色彩,且鋼鐵業為製造業中減碳難度與成本最高的產業之一,其在「淨零排放」轉型路線上的選擇,不僅可能成為台灣其他企業重要的參考方向,也可能對政府未來在相關政策設計和制度建設上的態度產生深遠影響。 

 

因此,中鋼在應對全球「淨零排放」趨勢的轉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值得我們關注。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深入剖析「中鋼的淨零減碳之路」,以了解它是如何在這一波綠色轉型的大潮中,尋求平衡並引領行業的永續發展。 

 

淨零減碳是永續競爭力 

 

2050年淨零不但是當前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其內涵也從單純的環保話題演變為涉及經濟發展和社會創新的核心問題。這樣的環境下,企業採取「淨零減碳」策略,成為維持其永續競爭力的關鍵。 

 

時間回推到上個世紀,早自1977年投入生產以來,為了提升工業生產能效,「節能減碳」的理念便已被中鋼列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從2000年開始,中鋼實施了多項節能減碳專案,包括提高製程廢熱回收效率和能源效率,汰換老舊設備等,這些措施顯著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

 

而在2012年,早在ESG概念流行之前,中鋼就已經以產業先驅的態勢提出5G綠色策略。策略內涵包括:綠色製程(Green Process)、綠色產品(Green Product)、綠色合作夥伴(Green Partner)、綠色事業(Green Business)之開拓及綠色生活(Green Living)之倡導。中鋼透過這些策略和具體方案,專注於綠色轉型來提升其永續競爭力﹝策略詳如圖1﹞。

 

 

因應國家政策目標與全球化趨勢,同時應對歐盟即將啟動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中鋼目前的發展策略與長期規劃明確聚焦於「碳中和」路線。

 

策略內涵可以從內外兩個面向進行探究。內在修為方面,涵蓋中鋼的願景、兩大經營主軸以及三大轉型策略。外在實踐方面,則聚焦於中鋼實施的三個階段性目標:短期減碳、中期先低碳、再零碳,並據此規劃了10條碳中和推動路徑。 

 

內在修為:一願景、二軸三轉、十策略 

 

中鋼為因應全球鋼鐵市場競爭及達成2050年碳中和目標,2023年宣示了公司新願景「智慧創新、綠能減碳、價值共創,成為永續成長的卓越企業」。

 

為實現此「願景」,推行「二軸三轉」策略;二軸指「高值化精緻鋼廠」與「發展綠能產業」為兩大營運主軸;三轉指「低碳轉型、數位轉型、供應鏈轉型」為三大轉型行動。

 

依此框架,中鋼規劃2023年至2032年之10項主軸策略,旨在提升產品價值、推進綠色能源發展,並透過轉型行動強化碳減排、數位化及供應鏈管理,以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協助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其概念架構詳如﹝圖2﹞所示。 

 

 

為達成「高值化精緻鋼廠」的策略主軸,中鋼提出並實施8項執行策略:包括開發精緻鋼品、建立優質製造能力、提升行銷能力、深化用鋼產業升級工作、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驅動高效制度及業務流程、邁向高生產力以及傳承精進企業文化等。

 

另外,針對「發展綠能產業」營運主軸,中鋼設定了2項主軸策略:「深耕綠色產業:積極投入並擴展在綠色能源領域的業務」和「開發及精進減碳技術: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降低生產過程的碳足跡,實現減碳目標」。 

 

中鋼的2大營運主軸與10項主軸策略,著重於提升中鋼的環保和永續發展成就,同時增強其在全球鋼鐵行業的綠色競爭力。此外,公司強調「低碳轉型、數位轉型、供應鏈轉型」的三大轉型行動,以減少碳排放、推動數位化進程和優化供應鏈管理。這些策略和行動確保公司在市場的領先地位,並支持全球達成碳中和的遠程目標。 

 

外在實踐:碳中和路徑之執行小組與三階段目標、10條推動路徑 

 

在「實踐碳中和路徑」方面,首先,中鋼於2021年成立專責的「碳中和推動小組」,以推動和協調相關工作。其次,依據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制定了「減碳、低碳、零碳」三階段性目標。

 

為達成這些階段性目標,中鋼擬定了10條具體的推動路徑,涵蓋從提升能源效率到引入先進的低碳技術等多方面措施。以下進一步說明之: 

 

一、中鋼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 

 

中鋼致力於推動「低碳轉型」,於2021年2月在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下成立了「中鋼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董事會功能性委員會之一)。

 

該小組由董事長翁朝棟領導,下分「效能提升、氫能冶金、固碳技術、低碳能源技術、資訊收集與溝通」等5個分組作為專責組織,並負責推動中鋼的碳中和工作﹝詳如圖3﹞。這反映了中鋼對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承諾,並展示其在業界領導地位的積極行動。 

 

 

為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中鋼的碳中和推動小組參考了超過20家國際知名鋼廠,包括日本的JFE和Nippon Steel,以及南韓的POSCO等的淨零排放作法。

 

此外,小組還與世界頂尖工程顧問公司深入交流,並在經濟部長王美花的領導下,參與了多次專注於淨零碳排的專案會議。透過跨部門的協調與討論,碳中和推動小組制定了「短期減碳、中期低碳、長期零碳」的多元路徑規劃。

 

這項規劃以2018年作為減排基準年,設定了清晰的減排目標。到2025年時(減碳),碳排放量將比基準年減少7%。預定中期於2030年能達「低碳」目標,碳排放量需比基準年減少25%以及長期於2050年達到「零碳」,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以下進一步說明三段目標與相對應的10條推動路徑。 

 

二、碳中和執行之三階段目標與10條推動路徑 

 

1、短期減碳:2025年目標減碳7% 

 

在短期減碳目標上,中鋼採用了兩條主要路徑:首先是「路徑一: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通過加大力度優化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其次是「路徑二:多用再生能源」,積極採用可再生能源來降低傳統能源依賴。這兩大策略的結合目標是到2025年,使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基準年減少7%。以下進一步說明推動路徑。 

 

2、中期低碳:2030年目標減碳25% 

 

中鋼公司為實現2030年減碳25%的「中程低碳」目標,制定了四大推動路徑:「路徑三:高爐添加還原鐵」、「路徑四:高爐噴氫取代噴煤」、「路徑五:鋼化聯產」和「路徑六:增用廢鋼」。自2021年起,中鋼已開始在現場進行試製,以驗證這些策略的有效性。這些路徑集中於優化煉鋼過程和增強資源的再利用,以達到降低碳排放的目標。 

 

3、長程零碳:2050年目標實現碳中和 

 

為了實現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中鋼持續投入四大推動路徑:「路徑七:電力化」、「路徑八:無碳燃料」、「路徑九:捕捉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以及「路徑十:全氫能冶煉製程」。這些策略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碳排放,並推動中鋼邁向更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 

 

中鋼的碳中和計畫明確聚焦於三階段目標和10條推動路徑,涵蓋從提升能源效率到全氫能冶煉製程。決策統籌上,透過公司的碳中和推動小組來加強落實跨部門協作和國際合作。實踐上,中鋼不僅推行節能減碳措施,還探索先進技術如智慧高爐、電力化和氫能冶金等,以實現短期減碳7%,中期低碳25%,並於2050年達到零碳目標,展現對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承諾。

 

三、淨零減碳績效與近3年的績效 

 

自2004年以來,中鋼成功實施了2,114項節能減碳方案,年減碳達322.9萬噸,相當於8,30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匯。2021年,中鋼生產的1,000萬噸鋼中,456萬噸為綠色鋼品,為消費者減碳848萬噸。

 

與特斯拉合作開發的電磁鋼片,使中鋼成為全球電動車電磁鋼片市占率30%的領導者,對於促進電動車的發展也有貢獻。

 

此外,中鋼在臨海工業區建立能源整合中心,2021年就賣了158萬噸蒸汽,減少38萬噸碳排放,並帶來20億元收入。2021年和2022年,分別完成251項和221項節能減碳方案,年減碳分別為29萬噸和62.6萬噸。

 

2023年,中鋼首次生產碳中和線材,顯示出25%的減碳效果,餘下的碳排放量以碳權抵消。再者,「鋼化聯產」的捕集並純化高爐氣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每年可固碳5,000噸﹝詳如圖4所示﹞。 

 

 

走一條對的、長期、堅持的淨零減碳道路 

 

「We don't have plan B, because there is no planet B」(我們沒有後備的方案,因為我們沒有後備的地球)。在論及氣候變遷議題的關鍵性時,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曾這樣深刻地比喻。

 

這句話強調了對當前氣候危機採取緊迫反應的必要性,正如中鋼所面臨的挑戰與其積極實踐轉型決策一樣。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中,如何走出一條既正確又可持續的碳中和之路?中鋼的行動軌跡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作為台灣碳排放量第三大的企業,中鋼集團所面臨的挑戰是重大的。它不僅要應對當下的經濟、環境壓力與全球性的制度變革,更要著眼於長遠的未來,向股東負責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在追求淨零排放過程中,中鋼公司不斷地進行著艱難的選擇和嘗試。從其推動的10條路徑中,我們可以看到,要實現「碳中和」這一宏大的目標,不僅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更需要長期的規劃和持續的努力。 

 

中鋼走在淨零減碳道路上的軌跡提醒我們:在面對氣候變遷這一全球性挑戰時,每一步雖小,但累積起來卻能成就偉大。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中鋼積累了無數的小成果,這些成果將會為最終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也可以從世界銀行發布全球鋼鐵業受歐盟碳關稅衝擊之下的分析報告中得到具體佐證,這份報告顯示台灣在出口碳排放強度(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exports)數據的相對競爭力在亞洲是明顯優於中國、日本、南韓與新加坡。這代表淨零的道路雖然漫長且充滿挑戰,但正如中鋼所展示的成果,只要有遠見、有毅力,並堅持做好基礎工作,淨零目標並非遙不可及。 

 

當我們回顧這家台灣工業巨人的綠色轉型之旅時,可以清晰地看到,只有那些敢於面對挑戰、勇於實踐創新的企業,才能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鋼的個案分析,不僅是刻劃這個龐大的企業艦隊如何在經營的航道上平穩轉向,加速前進,更給予所有關心企業永續發展與綠色轉型的人們諸多啟示。期待中鋼後續在這條淨零之路上能獲得更多成就,讓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經驗,成為各行各業為未來淨零排放努力的最佳借鏡。(本文作者蔡維哲為中山大學財管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李慶芳為實踐大學國貿系教授;翁培師為中山大學財管系教授。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公司或機構之意見。)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