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越積越多,美國廢紙回收何去何從?
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數據顯示,2018 年美國一共製造出 6740 萬噸的廢棄物,其中比例最高的即為紙類和紙板。而這當中 68% 的紙資源確實被回收,剩餘 32% 若不是被火化處理,就是被丟棄在越堆越高的垃圾掩埋場裡,一邊隨著時間分解,一邊釋出大量甲烷的環境成本;根據 EPA 統計,2019 年從垃圾掩埋場釋出的甲烷,就佔了全美碳排量的 15.1%。
美國本土外的夏威夷也面臨類似情形,由於境內缺少較完善的回收設備,紙板要不是被任意丟棄在滿載的垃圾場內,就是先被包裝好,再被運送至數千里以外的亞洲地區;雖然環境傷害比就地掩埋來得小,卻仍然所費不貲,更別說搬運途中留下的大量碳足跡。於是一群夏威夷居民不願再坐視不管,選擇自發性地動員社區,要為本地紙資源回收找到更好的辦法。
因地制宜,夏威夷回收廢紙自建綠色社群
Circle Pack 位於夏威夷大島(Big Island)是一間移動式、草根性的紙板碎處理組織,它為夏威夷島上的紙板回收,找到既對環境友善,又能團結當地社群居民,讓他們自給自足的解決方案。
Circle Pack 成立於 2020 年,創立者是年僅 29 歲的 Evan Lam,該組織一大特點就是靈活的移動本質。打從創立以來,該組織便已造訪夏威夷島多處,召集當地居民一起擔任志工,將散落的幾百噸乾淨紙板進行碎紙處理。截至目前為止,Lam 率領的團隊已經碎掉超過 2.2 萬磅(將近一公噸)的廢紙板。
「這是個學習如何成為世界一部分的過程,真正把自己投入社會體制內,而不是只會置身事外碎嘴批評。」談到組織核心理念,Lam 這麼說。換言之,真正的環保問題核心在於去了解到我們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如何達成更好的和諧狀態。
回收碎紙板別亂扔,土壤肥沃就靠它
這些可供再利用的紙資源主要有三種用途:充當外包裝紙、轉贈給居民作為覆土(mulch)或者農場、花園裡的堆肥材料。當碎紙板進入土壤,除了能固化土壤裡既有的碳,而且在分解過程中,還能作為土壤微生物必要的能量來源,進而改善土壤品質、結構,是每一位農耕者都負擔得起的「施肥」方法。
而當碎紙板升華為堆肥材料,便具備了更龐大的應用潛力,例如當地有所謂的「蚯蚓堆肥」(vermicomposting),不僅為農耕栽種提供沃土,還延伸出免費耕作的小型家庭農場,並且與超過 80 名在地小農合作,嘗試電商模式、農場作物直送學校等計畫。
台灣同樣身為海島,如何優化企業紙製造?
我們平常使用的紙張,大多數的原料都是製漿木片及原生紙漿,且非常仰賴進口:國內的製漿木片有 99% 是進口,來源國家多為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原生紙漿則有約 68% 是進口,來源國家包括智利、巴西、美國、加拿大、印尼。
反觀再生紙,主要是透過廢紙回收後,所得到的廢紙漿料當作製紙原料。根據政府統計,台灣的廢紙回收率近十年來平均約 7 成,若能妥善運用既有的回收系統,取得不易的原生紙漿,就能獲得優異的再利用機會。
要做到這點,企業的參與不可或缺,而勢在必行的一步便是提升廢紙資源的「回收價值」,有效形成經濟誘因。提升回收價值的具體做法有下列四項:
1. 提高處理後的廢棄物量,總量太少就無法提供足夠價值。
2. 確保回收材質的價格水準,回收物中的材質再生後的市場價格,如果價值夠高,即使難處理,還是可能會被大量回收再利用。
3. 降低收集成本,回收物太輕、細小容易飛散、有髒汙或臭味、材積太大造成運費高等,都是提高收集成本、降低收集意願的因素。
4. 須考慮後處理成本、處理技術的可行性。
造紙廠化身發電廠:永豐餘轉廢為能「自己用電自己發」
隨著全球產業環保意識抬頭,循環經濟成為永續發展的關鍵,而近幾年開始,台灣也早已不再置身事外。
例如國內造紙大廠「永豐餘」,看準國內工業用紙使用回收紙的比例高達 96.7%,又觀察到再生紙勢必會摻雜標籤、膠帶等非紙類雜質,且這些廢紙散漿中的雜質終將淪為廢棄物,造成廢棄物處理的額外壓力、排擠公用焚化爐,於是著手在自家廠房打造無燃煤鍋爐,從回收廢紙中萃取出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SRF)來發電,不僅補足廠內的用電缺口,100% 達到自發自用,同時解決廢棄物過多問題,提升紙類廢棄物的回收價值,讓再生紙更環保。
對於永豐餘這番「零燃煤汽電共生」,環保署自然也樂見其成,並強調 SRF 具有「低環境衝擊、低燃料成本、可用於高能源效率鍋爐」這三項優勢,不但可將減少廢棄物,亦可減少化石原料開採、降低空氣污染物,更具有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效益—使用 SRF 燃料的環境衝擊僅約傳統燃煤發電的 20%—不失為台灣產業改善紙資源運用的可行方案。
延伸閱讀:
【新創用 AI 做環保】收垃圾不再髒又臭,資源回收站設計感超高!
企業 ESG 最困難環節?企業要達成 100 % 塑膠回收的希望將落空!
※本文授權科技報橘,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