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石化業轉型,瓦解高排碳!力拚碳中和,他們這樣應戰

他山之石〉高碳排百年產業「轉型起手式」 力拚碳中和,他們這樣應戰
撰文: 侯良儒、黃浩珉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BASF提供 日期:2021-07-14

誰也想不到,一輛電動車竟顛覆了百年車業;未來,一顆主打碳中和的塑膠粒、一罐用再生能源生產的化學品,將可能就此翻轉發展同樣超過百年的石化業。

德國〉全球最大化工廠巴斯夫四策略當「脫碳典範」

 

在這個百年一遇的轉型,我們最終將在經濟上取得成功!」這是全球第一大化工廠德國巴斯夫(BASF)董事會主席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今年四月公布自家集團二○五○年碳中和藍圖時,於新聞稿最後一段說的話。為了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目標,巴斯夫預計在二○三○年之前,投入約四十億歐元(約一三三○億元台幣)。

 

用「百年」時間尺度定調這場變革,放眼全球化工業,恐怕沒有人比創立一五六年的巴斯夫更有資格。事實上,碳中和這一仗,這家總部位於德國萊茵河畔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的化工廠,準備迄今已經超過十年,這也是為什麼,巴斯夫普遍被視為石化業的「脫碳典範」。

 

時間倒轉到去年七月。

 

當時,巴斯夫宣布一件震驚業界的事:它將公布旗下四萬五千種產品的碳足跡。外界之所以震驚,在於這是一件極其繁瑣的工程,非常考驗一家業者對於各細節的重視度,因為,除了在自家工廠製造時的碳排量,它還要追溯到原料供應商,在開採原料時產生了多少碳,運送原料到工廠時又排放了多少碳?而目前巴斯夫已預計在今年底前,就能公布所有產品的碳足跡數據。

 

以巴斯夫產品線的廣度,計算碳足跡無非是一條漫漫長征路,台灣巴斯夫總經理謝建華也告訴我們,○七年起,他們就開始計算產品的碳足跡。究竟為什麼,巴斯夫願意用十三年的時間,去一項一項計算所有產品的碳足跡呢?

 

你可能認為正確答案是「社會責任」,但其實,它背後是徹頭徹尾的商業考量。

 

「它是在做『產品區隔』,也就是我的產品是低碳產品,你的產品不是。」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劉致中分析,巴斯夫設想的是,未來碳關稅上路、碳中和成為普世價值之後,「(當產品)放到市場上,看消費者是要買高碳、還是低碳產品?」

 

尤其,化學品大多是在商用市場(B2B)銷售的中間材,未來歐盟一旦實施碳關稅,無論業者能不能將之轉嫁,下游客戶的採購成本、碳足跡的盤點壓力,都將雙雙陡升,這時候,詳列所有產品碳足跡的巴斯夫,就更容易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