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石油居然比汽水還便宜!比爾蓋茲:氣候變遷比新冠病毒致命5倍

石油居然比汽水還便宜!比爾蓋茲:氣候變遷比新冠病毒致命5倍
撰文: 比爾蓋茲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1-03-17

你今天早上刷牙了嗎?牙刷的材質通常包含塑膠,而塑膠是由石油製成的,石油就是一種化石燃料。

 

石油比汽水還便宜

 

你也許已經吃過早餐,土司和穀類片中的穀物,都是用肥料種出來的,肥料的生產過程會排放溫室氣體;收割穀物會用到曳引機,曳引機是由鋼製成的,煉鋼需要用到化石燃料,過程中也會釋放碳,而且曳引機還需要汽油才跑得動。你如果像我一樣,午餐有時會吃漢堡,製作漢堡排需要飼養牛,過程中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因為牛打嗝和放屁都會排出甲烷;製作漢堡麵包則需要種植和收割小麥,一樣會排放溫室氣體。

 

你換衣服準備出門,衣服的材質可能是需要施肥和收割的棉花,也可能是聚酯纖維,從石油提煉出來的乙烯製成。你用的衛生紙,是砍樹而來,製造過程中也會排放出更多的碳。

 

你今天上班或上學坐的交通工具,如果是用電驅動的,那很好,不過發電來源十之八九也會是化石燃料。你的交通工具如果是火車,火車在鋼製成的軌道上行駛,會穿過由水泥建造的隧道,而生產水泥會使用化石燃料,過程中也會排放碳這個副產品。你乘坐的汽車或公車,週末騎的腳踏車,都是由鋼和塑膠製成的。你行駛在由水泥和柏油鋪成的馬路上,而柏油是從石油提煉而來的。

 

你如果住在公寓大樓裡,四面的牆應該都是水泥;如果住木造房子,砍伐和裁切木頭都需要用到由鋼和塑膠製成的氣動機械。你家裡或辦公室如果裝了暖氣或空調設備,不僅會消耗大量能源,空調使用的冷媒,還可能是一種很強的溫室氣體。你如果正坐在金屬或塑膠椅子上,提煉這些材料也會產生更多的碳足跡。

 

以上所有這些東西,小到牙刷,大到建築材料,統統都經由卡車、飛機、火車和輪船從其他地方運來,這些交通工具都需要化石燃料驅動,製造過程也都會用到化石燃料。

 

換句話說,化石燃料無所不在。就以石油為例,全世界每天消耗150億公升以上的石油,任何產品達到這種用量,已不可能說不用就不用。

 

更重要的是,化石燃料之所以無所不在,是因為它太便宜了。石油比汽水還便宜。2020年下半年的平均油價約為每桶42美元,也就是每公升0.264美元,而好市多大賣場8公升裝的汽水要價6美元,也就是每公升0.75美元。

 

世界各地的人每天都要使用一種比健怡可樂還便宜的產品,而且用量達到150億公升以上。

 

問題還不只是每個人會消耗更多能源,全球人口也在增加,而且大部分的人口成長會出現在碳排放密集的都市。都市發展的速度將十分驚人,在接下來四十年,相當於每個月都會蓋起一座紐約市。

 

問題的規模之大,光想到就令人發暈。但我們也不需要驚慌失措,只要能夠普遍採用清潔再生能源,同時在零碳能源技術上取得突破,就能把淨排放量減到零。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使清潔能源技術和目前的化石燃料技術一樣平價並穩定供應。

 

氣候變遷比新冠病毒致命5倍

 

你也許以為地球升溫1.5度或2度沒什麼差別,但從氣候科學家模擬的結果看來,情況卻很不妙。

 

在很多方面,溫度升高2度的情況,不是只比升高1.5度糟糕33%,而是倍增的,例如難以取得乾淨用水的人口會多一倍,熱帶地區的玉米產量衰減也會多一倍。

 

氣候變遷造成的效應,單單一項就夠慘了,但你不會只遇到炎熱天氣,或只遭受洪災。氣候變遷的效應是環環相扣的。

 

以新冠病毒來做對比,這樣所有正在經歷這場大流行病的我們會更容易理解。想了解氣候變遷的破壞有多大,看看新冠病毒疫情,再想像一下同樣痛苦程度持續更長的時間。如果不把全球碳排放量減到零,這場疫情造成的人命損失和經濟苦難,將是日後經常會發生的狀況。

 

先說人命損失:比起新冠病毒,氣候變遷是否會造成更多人死亡?

 

我們用1918年西班牙流感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數據,估算出的結果是全球平均每年每10萬人口中約有14人因大流行病而死。

 

比起氣候變遷,哪個死亡率較高?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全球氣溫升高導致的全球死亡率增幅和大流行病一樣,也就是每年每10萬人中約有14人因此致死。而到本世紀末,要是排放量仍然持續增加,氣候變遷將導致每10萬人中約有75人因此致死。

 

換句話說,到本世紀中葉,氣候變遷的致命程度可能就和新冠病毒一模一樣,到了2100年,氣候變遷要比新冠病毒致命五倍。

 

經濟情勢也很黯淡。雖然氣候變遷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和新冠病毒不大一樣,也因使用的經濟模型而異,但結論確定無疑:未來一、二十年內,氣候變遷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像每十年發生一次新冠病毒大流行。

 

就算還有科學不確定性,我們理解的也已經夠多。有兩件事是我們可以做的:

 

努力適應:努力把已經發生和確定會發生的暖化衝擊減到最小。蓋茲基金會的農業團隊把工作重點放在幫助農民適應。例如,資助許多新品種作物的研究,希望研發出耐旱、耐洪的作物,以對抗未來更頻繁、更嚴重的乾旱和洪水。

 

減緩暖化:另一件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是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中。若想要躲過災難,全球最大排放國(富裕國家)必須在2050年以前實現淨零排放,其他國家不久後也要跟上。

 

有人反對富裕國家應該先減排:「為什麼是由我們來承擔?」答案不只在於暖化問題主要是由富國造成的,還因為這是大好的經濟機會:有能力建立起成功的零碳公司和零碳產業的國家,將會在未來幾十年中領導全球的經濟。誰有辦法在能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並且證明這種突破能在全球廣泛運用,價格又不會太高,誰就能在新興市場中找到許多願意買單的客戶。

 

 

 

 

作者簡介__比爾蓋茲

 

是科技人、企業領袖和慈善家,1975 年與兒時玩伴保羅.艾倫(Paul Allen)共同創辦微軟(Microsoft),目前和妻子梅琳達(Melinda)共同擔任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會長。

近年成立突破能源組織(Breakthrough Energy),致力於把清潔能源和其他氣候相關的技術推向市場。他和梅琳達育有三個孩子,目前住在華盛頓州的美迪納(Medina)。

 

本文摘自: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碳新經濟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