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晶圓廠被迫停產、1400萬人沒水用...台灣人該從美國德州大風暴學到這件事

晶圓廠被迫停產、1400萬人沒水用...台灣人該從美國德州大風暴學到這件事
撰文: 李佳穎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1-02-26

美國德州暴風雪造成的災情持續擴大,不少家庭與工廠仍處於斷電、停水的狀態,尚未恢復日常運作,總統拜登(Joe Biden)先於美國時間2月20日批准「重大災難狀態」(major disaster),也將於26日視察災區。

極端氣候所造成的衝擊超乎想像,距離台灣12000公里之外的德州大斷電事件,究竟為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美國的電力主要由美東、美西與德州三大電網供應,德州長期因藏有天然資源、自恃供電自給自足而採用獨立電網。根據德州電力調度中心(ERCOT)的分析,德州主要仰賴燃氣發電,占比45%,其次是風力22%、燃煤18%、核能11%。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ERCOT在去年11月時曾針對極端氣候重新分析電力調度,當時預估冬季的再生能源發電量較少,當極端氣候發生,傳統電力發電機組若跳機,將損失15GW。然而,這次天然氣管線與燃煤、核電機組凍結的狀況超乎預期,暴風雪期間跳機容量達30GW。

 

傳統電力機組跳機容量增加,而獨立電網無法提供充足電力,就造成了大停電。

 

台灣目前仍以燃氣、燃煤為發電大宗,且受限於地緣位置而使用孤島型的電網,無法與其他地區或國家調度電力。趙家緯建議,台灣應針對電力系統進行壓力測試、增加再生能源的預測能力,並開展儲能佈局。

 

極端氣候可能造成高溫或急凍的狀況,趙家緯評估,台灣比較可能面臨氣溫過高、機組無法降溫的狀況,過去核二廠就曾因夏季溫度過高而必須降載,在國外研究中也曾指出,極端高溫將使火力與核能發電機組所需的冷卻水減少,而減少供電。

 

當傳統能源無法因應,再生能源的角色將更為吃重,台灣必須結合天氣預測能力,更精準掌握再生能源可提供的電力,包括當下的風力與太陽光還能提供多少用電;最後是搭配儲能設備,維持供電穩定,以供調度。

 

極端氣候逐漸成為常態,台灣必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才能維持供電無虞,豁免於難。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