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從「德州大停電」看台灣氣候風險:極端氣候下,核能有比較可靠嗎?

從「德州大停電」看台灣氣候風險:極端氣候下,核能有比較可靠嗎?
撰文: 詹順貴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1-02-24

台灣公民12月就要對是否同意重啟核四進行公投,提案人以及一些支持者,看到日前美國德克薩斯州因零下20度C酷寒與暴風雪所造成的大規模停電,紛紛指稱是太陽能板被積雪覆蓋,風電發電機結冰,無法發電所致。他們所要表達的,當然是再生能源不穩定,唯有核能才最可靠又安全。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停電第一時間怪綠電,卻不提火力發電廠徹底癱瘓才是主因

 

沒錯,德州大停電後的第一時間,德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也把停電責任全部怪罪於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更稱綠色新能源為「致命政策」,但他的結論卻是要靠燃煤發電。而一向力挺家鄉石化能源工業的眾議員克倫蕭(Daniel Crenshaw),也趁機批評綠電不僅成本高,不穩定性也高。

 

但阿博特州長的說法,隨即被其能源部門推翻。能源部門經過調查後的報告指出,是由於整體發電系統本身沒有預防嚴寒設備而無法運作,電網因凍結而癱瘓,導致電力供給不足而大停電。火力發電也沒逃過酷寒冰凍之害。

 

依《金融時報》的報導,德州坐擁富饒的天然氣田,其火力發電機組之所以因酷寒急凍而癱瘓,是因為天然氣中一定會殘留些許比例的水氣,在這波極端低溫中水氣凍結成冰,嚴重阻礙天然氣管的輸氣效率。雪上加霜的是,用來加壓輸氣供應火力發電的柴油機組系統,也因化學特性而在低溫狀態中凝固結凍,於是發電、供電比例最大宗的火力發電廠一座座徹底癱瘓,才是這波德州大停電的主因。

 

核電較可靠?完全沒有!酷寒酷熱下一樣失靈

 

那核電有比較可靠嗎?對不起,完全沒有!約佔德州總供電力10%的核能發電,也是酷寒中第一波癱瘓的發電系統,因核電廠水源系統「結凍」導致供水幫浦故障,進而讓核電廠也停止發電運轉。有人試圖為核能開脫,說這不是核能機組本身的問題,核能反應器並沒有癱瘓。問題是沒有冷卻水供應系統,反應爐溫度就會一路升高,因而必須降載,否則便可能會產生核子事故。這其實就是核電廠能否正常運轉的整體問題,刻意切割,有何意義?

 

不管核能業者宣稱核電廠的圍阻體是蓋得多麼堅固,能抵擋飛彈攻擊,但也許冷卻水供應系統與其電力,正是核電廠最脆弱之處。2021年,我們看到酷寒會使核電廠降載乃至停機,而酷熱呢?2018年8月間,破紀錄的熱浪襲擊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整個不列顛群島,除了加劇地中海國家的致命野火外,由於海水溫度過高,導致冷卻系統失靈,包括瑞典、芬蘭、德國與法國等國的核電廠紛紛降載,甚至不得不暫時停機。2013年7月,美國麻州的核電廠也一度擔憂連續6、7天的熱浪,讓高溫的反應爐沒有足夠的冷卻水降溫,而必須降載或停機;而2019年6月底,台灣的核二廠也曾因海水溫度過高而降載。面對日漸頻繁的極端氣候,核能的韌性有比較強嗎?

 

極端氣候影響,複合性災害將越來越常見

 

德州緊接大停電之後,是大缺乾淨的水,原因包括水管凍結以及更嚴重的因凍結而爆裂。有媒體稱這是「已為夏季酷熱作準備的德州電力系統,卻被極端氣候以料想不到的『酷寒型態』逆襲。」這次美國德州的酷寒低溫與暴風雪所造成的災害,已經是繼日本311地震、海嘯、核電廠爐心熔毀之後,最典型的複合性災害,這種意想不到的極端氣候型態以及所造成的複合性災害,依據國際間諸多全球性報告,勢將越來越常見。

 

而日本311地震連串引發的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科技先進的日本(甚至可說是全人類),對已超過120萬噸,而且每天仍增加逾100噸的輻射污水,迄今仍束手無策,於即將到來的2022年滿槽大限,屆時面臨無處可存的窘境時,日本政府最後很可能還是只能同意往海洋排放稀釋。這意味著核電廠的風險一旦成為真實事故,仍是人類難以承受且無法解決的災害。

 

台灣在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風險排名全球第1

 

依據世界銀行「自然災害熱點:全球風險分析」歷次研究報告,台灣因為地理因素,因此在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風險,排名全球第1。我們鄰近國家日本排第8,菲律賓則第4。此外,世界銀行也統計,每年全球災害損失高達5200億美元。台灣也許正因為長期位處高天然災害風險地區,因此,不管自然界動植物或人,都已有相當韌性與調適能力,縱使天然災害多,風險第一,但整體而言,相較於日本、菲律賓,所造成的損害還比較輕微。只是這些都是基於以往的生存基因與生活經驗所累積,對於未來截然不同的極端氣候型態,是否尚足以適應或調適,恐怕有待進一步研究。

 

大型電廠與統一電網 VS 社區型或公民電廠與分散式獨立電網,何者適合台灣?

 

回到天然災害對能源供給的影響議題上,在全球極端氣候越來越頻仍的今日,大型電廠與統一電網的韌性與調適能力,很可能遠不如許多社區型發電設施、公民電廠與分散式獨立電網來得好。而且台灣本來缺乏天然氣、煤等化石燃料(縱使有,也因空污與暖化問題而必須減用),天然災害全球風險第一又地狹人稠的台灣,是否適合繼續使用核能?無論從日本殷鑑、快速增高的建廠與營運成本或國際趨勢來看,答案都應該是否定的。

 

而無論太陽光或風力,其能源來源本身沒有原料成本(至於設備成本,每一種能源都有),而不管風機鑄件或太陽能板,可回收比例與技術都已大幅提升,可以組成社區型或公民電廠,又可以獨立、分散電網,應當最具競爭力。

 

面對核四重啟公投,政府與執政黨不應再置身事外

 

因此,面對來勢洶洶的核四重啟公投,為了台灣世代子孫安全,政府與執政黨不僅不應再置身事外保持沉默,也不該僅由台電發燃料棒已外運、建廠執照已到期依法不得再興建等無關痛癢的新聞稿。應該更積極的作為,是進行全台走透透,詳實說明能源轉型政策、核能在台灣的供電占比與其在能源轉型路徑上不會造成缺電的事證、核電風險等事項,讓公民能在資訊完整正確的情形下,來投下是否同意重啟的公投這一票,而非如2018年公投,假訊息滿天飛。

 

此外,還要責成經濟部確實負起責任,好好輔導與監督業者在選址與興建過程中,避開敏感環境區位與施工時段,兼顧環境生態,以洗刷少數業者所造成再生能源的負面印象,落實綠色能源的能源轉型工程。

 

本文獲《思想坦克》授權刊登,原文:極端氣候之下,核能有比較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