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家瑞典金融科技公司Doconomy推出了「Do Black」信用卡,它將消費行為與碳排放資訊連結,在每一筆交易後,帳單上不只看得到金額,還能看得到碳足跡數據,也就是說,這張信用卡會量化處理生活消費中的碳排行動,讓使用人知道消費品的碳量。
Doconomy與銀行集團Alandsbanken合作推出的「Aland Index Solutions」(奧蘭指數),是Do Black信用卡背後的功臣,奧蘭指數將商業活動、會計資訊與環境衝擊數據整合,並為每一項商品加上經過精算的碳排放數字,提供給合作的金融機構與商家,翻轉了以生產者的角度看待碳排控管,而以消費者為出發點,讓減排行動不只是國家或企業的工作目標而已,而是成為我們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良心鐘」,不時可以敲鐘提醒。
但是用上這張卡,刷爆了怎麼辦?和一般信用卡相同,Do Black也有消費額度上限,不同的是,額度上限是依照人均碳排放量來設定,要是這個月把卡片刷爆了,別擔心,你還可以選擇購買經認證的「碳權」,作為超額消費時的補償手段。不過我想每人手上應該不只一張卡,還有現金可用,不致生活不下去(但也是這張卡的外部問題)。
說到「碳權」,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使碳排放能夠被計算,「碳權」可以用來交易讓二氧化碳成為一種貨幣,能夠分配、買賣,也就有了所謂的「碳市場」,企業的碳排放如果低於政府的設定,其中的差額就能夠變成一項盈餘或商品,可以轉售給別的企業,或是領取獎勵,反之,若碳排放超過設定的目標,則可能會遭高額罰款處分。以Tesla為例,2019 年特斯拉碳權收入約 6 億美元,今年前三季累計銷售更接近 12 億美元。
若以國家為單位來看,美國自從小布希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後,2019年川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近幾年來,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歷經下降之後在2018年大幅上升,而且,雖然天然氣取代了煤炭減少了碳排放,但天然氣外洩卻導致了另一種溫室氣體「甲烷」的排放。
反觀臺灣的減碳工作,不僅社會意識不斷提高,也逐漸落實到人民生活中,但是日前公布的「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中,台灣的世界排名雖進步兩名,但仍為61個國家中的倒數第5,顯示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必懷疑,美國是最後一名。
我們可以看出「Do Black」卡的啟發性,它將減碳這回事貼近常民生活的點點滴滴。然而,其實我們的環保減碳良知也許不需靠一張信用卡,生活中只要做到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
購買本地農產品;
減少食用肉類;
多搭乘大眾運輸;
自備環保餐具;
調高冷氣溫度設定;
使用節能家電;
物質重複利用;
使用環保袋;
做好資源回收;
使用綠色能源……等等。
我們藉著減碳,降低溫室效應、抵抗氣候變遷,愛地球的生活就在其中,並非遠在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