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1/3鯊魚被吃到瀕臨絕種...光拒吃魚翅還不夠!台灣鯊魚捕撈真相

1/3鯊魚被吃到瀕臨絕種...光拒吃魚翅還不夠!台灣鯊魚捕撈真相
撰文: 未來生活實驗室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0-12-07

台灣沿近海鯊魚漁業主要分布於宜蘭南方澳、台東新港、屏東東港、小琉球與高雄前鎮,透過大目流刺網、延繩釣、圍網等方式捕鯊,鯊魚漁獲量在1990年到達高峰,可達七萬五千公噸,之後逐漸下滑,到2010年已下降到兩萬多公噸,產量記錄的單位都是鯊魚而非魚翅,畢竟台灣一直以來都並非只是為了鯊魚而捕鯊。

 

本文獲《未來生活實驗室》授權刊登,原文:鯊魚保育不是拒吃魚翅就好!台灣鯊魚捕撈真相:比起割鰭棄身漁民更習慣全隻使用

 

比起割鰭棄身,台灣漁民習慣從裡到外全隻使用

 

在台灣,鯊魚全身上下皆可利用,除了廣為人知可加工成為魚翅的魚鰭外,魚牙是珍貴的飾品,魚肝可提煉角鯊烯,魚骨能提煉軟骨素,魚皮魚肉不但可以直接食用,其肉更是魚漿製品的首選,許多魚丸、黑輪、魚板可都有牠的身影,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換句話說,保護鯊魚真的不是只有拒吃魚翅就夠了。

 

至於所謂網路上流傳的割鰭棄身,你看到的沒有魚鰭的鯊魚照,多半是發生在過去台灣遠洋漁業資源豐富,為了能讓冰艙承載更多的高價值魚貨時,漁民為了達到較高的經濟效益才會將鯊魚割鰭後丟棄、放生,導致失去游泳能力的牠只能靜靜在海中漂流不斷失血直至死亡,否則平時台灣沿海漁業與多數國家僅利用魚翅不同,自古捕撈鯊魚就是全隻使用。

 

你以為沒吃到鯊魚,但其實它常與旗鮪混獲

 

因為大洋的洄游型鯊魚棲地幾乎與鮪魚、旗魚的漁場重疊,當漁民利用大目流刺網與延繩釣等方式捕獲旗魚、鮪魚和其他高經濟價值魚種時,此時若混獲到鯊魚,幾乎皆難逃一死,即使是活鯊上船,漁民也會為了避免鬆綁鯊魚時被咬傷而使用鐵槌猛敲牠腦門直至昏迷死亡,你知道這代表什麼嗎?許多我們以為沒吃到鯊魚的時刻,其實都吃到了,眼前這些餐桌上的魚肉都包含著鯊魚的無聲吶喊。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近一次跨國調查結果便顯示,全球468種的鯊魚中,有高達1/3,也就是148種,已經因人類過度捕撈而面臨絶種的危機。

 

即使不在意鯊魚存亡,也不能忽視吃鯊魚的壞處

 

上面寫了這麼多,如果還不能說動你拒吃魚翅重視鯊魚保育議題,那麼接下來要講的,可是直接關乎你的健康,不可不重視。鯊魚鰭含有一種形如粉絲狀的翅筋,扣除脂肪、糖類及礦物質後,蛋白質佔了80%左右,雖然比例很高,但其所含的蛋白質缺少一種必需的胺基酸色氨酸,是一種不完全蛋白質,並不易被人體所吸收,加上鯊魚位於海洋生態食物鏈的頂端,海洋中的各種污染物如重金屬和毒素,經由生物放大作用後累積到鯊魚體內,魚翅內含高量的神經毒素 BMAA 和汞金屬,當人類吃下肚後,便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包括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以及損害腦部機能、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說白話一點,就是鯊魚不但不具有營養價值,甚至還會對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損傷,百害而無一利,真的是不要再吃了呀。

 

當然,若想從根本進行鯊魚保育,除從你我做起拒吃魚翅外,政府也應制定嚴格法規並且加強查緝,嚴加遏止捕殺保育類鯊魚之陋習以維持生態平衡,更重要的是,還需回歸到重視海洋生態之維護,保持沿岸海域乾淨、減少海廢及水污染,才能真正守護鯊魚棲地。

 

參考資料: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 漁業統計年報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