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資料中心建置、能源轉型、電網汰舊換新及製造業回流等四大趨勢,全球電網投資將大幅增加。IEA預估,全球電網投資在2030年需要增加近一倍,推動電力設備需求持續增長,那麼重電產業是不是也水漲船高 ?
美國的電力市場正進入一個關鍵轉折點。2025年,美國預計新增63 GW的發電容量,其中太陽能占52%(32.5 GW)、電池儲能占29%(18.2 GW)、風能占12%(7.7 GW)、天然氣發電占7%(4.4 GW)。
台灣電線電纜業在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下,產業前景看俏。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電線及電纜業產值已達1,88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2.9%,全年產值預計將突破2021年2,024億元的歷史高點。 其中重電股四雄,中興電(1513)、士電(1503)年營收創歷史新高,而亞力(1514)因2023基期太高,拉低了2024年的營收表現。
你對「電動自行車」的想像是什麼?是後座裝著笨重電池箱,還是車架上纏繞著雜亂電線?是時候丟掉這些刻板印象了。 走進EQUICK在大安區的展售空間,簡約俐落的車身設計,讓人很難相信這些外表看似與一般自行車無異的竟是電動自行車。而其背後的秘密武器,正是隱藏於車架中的晶片和獨特的商業模式。
最近在川普關稅議題下,集合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概念的東元(1504-TW)明年的成長性開始受到矚目。 主要因為該公司的核心業務大型馬達客戶為美國油氣公司,在川普力拱傳統能源業者的情況下,已經有生產基地位於德州的東元,其大型馬達業務是否復甦,成為市場最近的關注焦點。
士電(1503-TW)所屬的電機機械產業,特別是在重電設備領域,受惠於全球能源轉型政策及台電電網強韌計劃,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公司在重電設備市場的訂單能見度高達3至4年,並且在電動車、自動化設備等新興領域也有布局。
今周刊編按:中興電(1513-TW)第3季稅後獲利新台幣9.2億元,季增2.6%,創歷史單季次高和同期新高,每股基本純益1.86元,累計前3季獲利27.7億元,每股純益5.61元。根據優分析產業數據庫,Q3實際獲利低於法人預期的EPS 2.03元。
成立於 1969 年的華城電機,耕耘超過半世紀後,在 2022 年股價從 48 元,漲到 340 元,以 620% 的年漲幅,居全台上市櫃公司之冠。此後漲勢依舊強勁,2024 年 7 月,華城(1519)與台積電股價同時突破千元大關。 什麼樣的機運,讓華城電機寫下近年台灣最強的飆股紀錄?
AI熱潮與美國電網升級推動電力需求激增,MSCI亞太公用事業指數今年上漲近14%,可望創2006年來最佳年度表現,台股表現更亮眼,今年迄今雲豹能源(6869)飆漲1.3倍,華城(1519)則股價翻倍,漲幅領先其他亞太同業。
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發布華城(1519)及中興電(1513)研究報告,目標價分別為1140元、227元,中興電10日股價大漲衝至漲停價228元,破了大摩的目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