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極具企圖心的革命。揭竿起義的是聯合國,糾集的兵團是全球重量級投資機構,武器則是資本市場80兆美元的重磅銀彈。企圖,是讓投資人的選股不只看財報,也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是讓國際大廠要求供應鏈更加保護勞工、重視環境;是讓金融機構的放款標準加上企業良知。聽來瘋狂,但這場革命已經真實影響到全球與台灣的資本市場。
「這股以ESG為首的永續投資狂潮,已大到主流投資圈難以忽視。」《經濟學人》在去年底一篇探討ESG的專文如此評論;而這股狂潮也推進到了台灣。
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出爐,大同集團再度引起市場矚目。過去半年,大同轉投資的華映、綠能和尚志半導體,淨值接連變成負數,通通下台一鞠躬(下市),如今這把火持續延燒,而且愈燒愈烈。
2017年許多上市櫃公司交出亮麗財報,但亮眼的獲利數字是否能靠「取之有道」的商業模式支撐? 或許,企業應該開始思考,如何創造共享價值鏈,發展社會共融模式的新商機!
今年八月,集保結算所新平台上線,讓投資人一窺上市櫃企業在傳統財報外的另一層面紗;該平台的啟動,也讓一種新形態的「永續合作可能」,得以在台灣正式落地。
紛紛擾擾的2020年即將落幕,儘管新冠肺炎對生活型態產生很大的影響,但不論是美國股市或者台北股市都創下歷史新高,現階段眾多研究單位對台灣2021年總體經濟預測普遍看好。
一向低調的永豐餘,一年多前找來蔡維力擔任總經理,大力改造這家即將百歲的企業,今年終於繳出漂亮的財報成績單,他有何能耐?
2020年8月,集保結算所新平台上線,讓投資人一窺上市櫃企業在傳統財報外的另一層面紗;該平台的啟動,也讓一種新形態的「永續合作可能」,得以在台灣正式落地。
電動車雖然是未來趨勢,但是現階段成本過高難以獲利,不過有一項產品卻能夠幫這些車廠荷包進補,而且它既不是車,也不是電池,而是一項無形的副產品「碳權」,2019 年特斯拉碳權收入約 6 億美元,今年前三季累計銷售更接近 12 億美元,成為財報上最亮眼的營業項目。
太陽能模組龍頭廠聯合再生公告去年財報,由於認列一次性減損約45億元,淨損61.4億元,並辦理減資以彌補虧損,未來將切入太陽能電站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