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 5 月 17 日,世界衛生組織(WTO)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中除名,邀請世界「不再恐同」;去年「不再恐同日」,我國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保障更多元的婚姻關係。30 年來,社會漸漸擁抱多元性別族群(LGBTQ),讓友善包容融入日常。
才剛落幕的衛生紙之亂,充分反映我們這個怕漲社會背後說不出的恐懼。 是怕受影響的恐懼,阻撓了判斷?還是要造成特定影響的判斷,操弄著每個人的恐懼?
「那時候已經很晚了,他們寄來的信又全是英文,我一開始先傻了一下,後來才趕緊把信件轉給團隊,跟他們說要開始布局、準備,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公司上上下下都很興奮,覺得這是很棒的成就…。」創淨科技(ELECLEAN)執行長陳建宏,這樣描述當他得知自家產品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肯定的情況。
「論質計酬,是以醫療品質和結果,作為支付醫療費用的依據,也就是『花錢買健康』;不像論量計酬,只是『花錢買服務』。」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解釋。
環保署為鼓勵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對於衛生用紙制訂有環保標章規格標準。凡是符合國家標準CNS 1091 衛生紙規範之衛生紙產品,若全部使用回收紙漿,則可申請環保標章。目前已有多家品牌衛生紙已取得環保標章。
健康城市是台南市一直以來的施政方向,自2003年起推動,藉由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健康城市聯盟(AFHC)來承諾及重視市民健康,並於2016年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行施政檢視,用以制定符合台南市的指標,作為施政成果的評值及施政修正依據。
台灣健保給付制度將出現重大變革,衛福部長陳時中規畫兩大類全新給付改革:首先,健保給付不再局限於現行醫療院所,長照、安養機構等領域也能獲得給付;再者,健保往前延伸,擴及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等領域。陳時中強調,「健保是一種工具」,應該善用這個給付工具,促進國人健康,從預防醫學著手,減少日後的醫療支出。
臺北市衛生局於去年底已經掌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疫情還未爆發時未雨綢繆,於今年1月2日成立跨單位合作應變小組,針對醫療量能整備、社區及科技防疫措施等超前部署。隨著秋冬時節來臨,臺北市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民眾已經養成防疫的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相信疫情不會擴大。
回顧2020年世界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新冠肺炎的全球疫情爆發,所幸在全國防疫人員的努力,與社會大眾的相互配合之下,目前臺灣是少數還能夠正常生活起居的地方,但在食、衣、住、行、育、樂各個層面,大家無不繃緊神經,任何有關安全衛生的措施,一定認真把關,生怕一個不小心,自己就成了防疫破口。
「台灣每年有兩萬人因為空氣汙染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一項研究,在非傳染性疾病當中,空氣汙染是重要的危險因素,約占成人因肺癌死亡總數的29%、中風的25%、心臟病的24%,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43%;日前,有專家換算後,推估出這個駭人聽聞的結論,也突顯出全民減碳的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