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能源相關職缺大增,根據IEA發出的報告:2030年將創造1,400萬個職缺;在節能相關工作上,更需要1,600萬個工作者,有哪些新的職位?
大同公司今(11)日公告,懸缺數月的大同執行副總職缺,由大世科董事長沈柏延出任。
由於技職體系缺失,製造業人才斷層情況嚴重,台灣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在 2021 年高達 24.8 萬個,其中,就屬製造業缺工問題最嚴重,職缺數多達 9.1 萬,占全體 36.5%。 而整體製造業會面臨這種窘況,絕不止於短期現象,更會形成長期趨勢。
今年許多科技業公司都宣稱將開出500-1000人的職缺,許多人資在去年大概就有感人開始很難補,面臨科技業對於人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少子化。受到疫情的推升,外籍員工進工不易,各家公司找不到人就無法擴張新的業務,甚至要維持原有業務也很難。不僅如此,連離職的破洞也越來越大,每月的離職人數攀升往半導體業流動。勞動力的流動可歸納為:「外商挖半導體、半導體挖科技業、科技業挖傳產、傳產挖服務業」台灣的勞動市場可說進入了大招募時代。
歷經 COVID-19 疫情,遠距工作儼然成為後疫時代的新常態,許多科技公司像是 Twitter、Meta 等紛紛宣布開放員工完全遠距工作。根據會計師事務所 Hazlewoods 的數據顯示,2 月份在人才招聘網站 Indeed 上發布的職缺中,有超過十分之一的職缺是完全遠距的,也就是說,短期內仍有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是在家工作。
近期你一定時常聽到「科技業大缺工」的相關消息,且各家科技大廠紛紛祭出了超過千人職缺,一方面前進校園直接預訂人才,另一方面也提供豐厚的敘薪制度來挖角他廠的牆角;只不過大量的職缺卻因為近來年的少子化,以及疫情影響使得外國人才難進台灣,讓科技大廠都難補齊所有職缺。
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無法「保四」,但並未衝擊台灣就業市場,104 人力銀行 9 月全站工作機會數 101.7 萬個,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人才缺口最大,日月光人力主管分享,當百萬缺工潮已屬長期現象,企業嘗試以 AI 自動化解決缺工問題,AI 工作機會 5 年成長 72%。
法媒報導產業界對「綠色職缺」求才若渴!
二○○三年,在綠能觀念與國際法規尚未成熟之際,面板大廠友達電子便踏上減碳之路,從企業碳排、產品到廠房,皆為全球的減碳製造業先驅,而這背後主要推手之一,就是時任友達總經理暨執行長、現為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的陳來助。
年後轉職潮來臨,「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也啟動年後徵才計畫,除了「春季校園徵才」計畫即將開跑,在人力銀行也開出超過300項職缺,其中部分職缺不需要理工背景也能應徵,像是幼教老師、健康中心管理師、櫃台人員、人資助理等,讓許多人躍躍欲試,希望搶進心中夢幻企業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