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實施五年以來,面對全球暖化及國際氣候緊急呼聲,已顯不足。趕在2020年底,環保署及立委洪申翰分別在上週提出修法草案,今年將啟動修法程序。
在今年世界矚目的全球氣候高峰會中,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曾在會上強調,現在這個當下,正是制定碳定價的時刻,同時也呼籲將原本針對收入的稅收,轉變成針對排碳來課稅。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喬治艾娃也敦促各個國家應開始將每噸二氧化碳的價格,由2美元提升至75美元。
值此各國紛紛宣布碳中和目標之際,台灣溫管法也即將展開修法,國內外正掀起邁向淨零排碳聲浪。為促進零碳排願景,富邦金控正大刀闊斧地展開低碳策略佈局,目標要在2025年協助客戶達成低碳轉型願景,同時也加速深化在綠色金融面向的影響力。
環保署已經預告《溫管法》,明定要對國內200多家排碳大戶收取碳費,外界預期未來每噸二氧化碳要收到100元左右,對此身為被課費名單之一的台泥大家長張安平,26日表達反對「一刀切的碳費」制度,認為要有「配套措施」。政府有要求企業計算碳足跡、考量規模大小不同企業對碳權承受敏感度等三件事要先做。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於2021年12月20日預告結束,針對草案增訂「新設廠需要增量抵換」規定,做不到年度抵減目標要受罰,工商團體認為有適法性且限制產業發展疑慮,要求應刪除。對此,環保署表示,將視當年度可交易狀況訂出目標,若交易量不足可繳納「碳權代金」來取代。
今年,是台灣的「氣候元年」!立法院即將通過更全面、路線更明朗的「氣候變遷因應法」,這意味著對於氣候議題與碳排管理,我們會定下清晰的總體圖像,正式接軌國際發展,集結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善盡地球公民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