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直擊》COP30 進入第二週前,終於迎來一則好消息。 COP 主辦方也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上週發布新版《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綜合報告,全球減碳總算有了基本成果,預估2035年全球碳排量,將比2019降12%。這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曲線,首次出現下降趨勢。
歷經 30 年氣候行動辯論,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在上升,但美國的減碳轉型正逐漸展現成果。外媒《The Conversation》報導,儘管人口增加 28%、經濟規模翻倍,美國整體排放量在過去 30 年基本持平,特別是電力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自 1995 年以來已下降近三成。
全球溫室氣體報告正迎來重要轉折。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reenhouse Gas Protocol, GHG Protocol)近日宣布,將協調雙方溫室氣體標準,並共同制定新規範,提供一致性的全球碳排放核算標準,宣告「碳會計 (carbon accounting)」將邁入新時代。
蘋果(Apple)於9日舉行秋季發表會,推出最新Apple Watch Series 11智慧手錶。與過去兩年高調強調產品環境效益不同,今年蘋果在宣傳上轉趨低調。根據官方公布的產品環境報告,不但看不到任何「碳中和」(carbon neutral)字眼,進一步對比同類產品及配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今年產品的碳足跡似乎不減反增。
碳盤查是減碳第一步,為達到2030減碳目標,環境部今年初擴大碳盤查對象,宣布自明年起,超商、運輸、旅館、電信等行業,須於每年4月底前完成前一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盤查與登錄,預計新增納管約500家事業。 而為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今天(7/14)也發布服務業、運輸業、醫院、大專校院等4份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指引,將於今年9月進行申報系統試行填報。環境部也強調,強調現階段擴大碳盤查對象不用查驗,也無須繳碳費。
疫後經濟復甦,AI應用激增,人機協作時代來臨,技嘉科技發揮技術創新實力,研發兼具高效能與環境友善的優質產品,營收連續四年突破千億,並逐步實現營收成長與溫室氣體排放脫鉤,串聯員工、供應鏈與消費者,領航減碳作為,標記產業永續典範!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25年碳定價現況與趨勢》(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5)報告指出,目前佔全球GDP三分之二的地區已實施碳稅或排放交易制度,覆蓋全球約 28%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估為全球政府公共財政籌措超過1000億美元的收入。
高雄以工業起家,擁有大量鋼鐵石化、水泥等高碳排產業,在淨零轉型路徑上格外積極。高雄市議會6月2日三讀通過「高雄市碳預算(2025年~2026年)」,透過兩年一期碳預算,為城市訂定溫室氣體排放上限,創下全國地方政府首例。
傳統化石燃料所引發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導致氣候變遷的元凶,因此,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成為當務之急。 在這場能源革命中,再生能源不僅因其潔淨、永續且具有分散式發電的潛力,能有效地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能進一步創造就業機會,刺激經濟成長,並提升能源供應的穩定性。
聯合國旗下國際海事組織(IMO)11日通過全球首項針對航運業的碳定價機制,預計2027年生效,未來船舶碳排若超出配額,將需支付每噸最高380美元(約新台幣1萬2,160元)的溫室氣體排放費。 但部分成員國認為,這項決議對航運業脫碳的推動力道仍不及課徵碳稅來得強。《RECCESSARY》碳市場分析師胡湘渝則表示,全球碳定價已是當前發展趨勢,建議企業可從2大方向積極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