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將在台建第二座資料中心,預言2022年全球數據傳輸量翻倍,伺服器建設成剛性需求, 能源使用效率是重要議題,太陽能、風電轉換效率不易提升,成為氫燃料電池商機崛起機會。
新冠疫情後如何紓困與振興?這個議題影響了未來的經濟結構,目前幾乎已成了各國輿論的關注點!在法國《世界報》上,多名學者所提出的八大建議幾乎都和綠色經濟的建設有關,這些建議不但有其共識,且能夠在危機中協助經濟轉型,如地球永續,預防疫情,都是重要的經濟轉型方向;而內容包括建築節能、大眾運輸、儲能、電動汽車、自行車、綠能、氫能,以及保障自身健康的農產品供應等。
全球最大的發電站即將誕生,規模甚至超越中國三峽大壩!此一綠能方案造價 360 億美元,金額之高打破再生能源紀錄。
中國發展氫燃料電池車,地方若獲選為該產業的模範城市,未來四年可以獲得人民幣17億元的補助金,各地搶破頭。外界估計,此種熱潮下,日廠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將是大贏家。
說來很反諷,去年(2020)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國際長距離移動大幅下降,航空業的碳排放也跟著降至低點,地球的天空於是乾淨無比!
據外媒報導,近日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部長安雅·卡爾利澤克(Anja Karliczek),在柏林展示了一輛由氫能源提供動力的汽車原型,不過,令人各界意外的是這輛汽車竟是用特斯拉 Model Y改裝而來的。
由中鋼、中油合作推動的鋼化聯產計畫,不僅將被賦予加速台灣產業達成碳中和的使命,也是攸關中油拓展未來生存空間的重要一步。
電源大廠康舒 (6282-TW) 今 (14) 日召開法說會,經營團隊表示,氫能燃料電池發電系統今年成長優於預期,在客戶拿下大單下,明年更可望成長 2-3 成;不過,另一趨勢應用低軌衛星,因為客戶需求遞延,業績目標調降。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8-10日開展,今年有多達200家廠商參展,規模較去年成長約40%,涵蓋光電、風電、氫能燃料、儲能、節能、綠色金融等產業,共同討論淨零碳排的可行性。 9日登場的「淨零轉型與綠能推動高峰論壇」上,宜家家居集團(IKEA)北亞區永續經營經理汪慶怡表示,為了達到2030年「氣候正效益」的目標,IKEA將強化循環經濟模式,並搭配租賃與訂閱制度,創造新的減碳效益。台灣IKEA也將在2022年2月推出「購回」服務,收購消費者用不到的IKEA產品,翻新維修後重新上架。
普氏能源資訊12月14日報導,全球鋰市場的供應吃緊持續帶動價格走高,並預期2022年供應吃緊的市況也將持續。根據標普全球普氏的數據,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來運往北亞的海運碳酸鋰到岸價格(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已經大漲413%至每噸32,600美元,氫氧化鋰CIF報價也大漲254%至每噸31,9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