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電風扇不會轉、掃地機器人不走了、電熱水壺不能加熱......這些日常使用的小家電一旦故障了,民眾可能直接送上回收車,同時在網路電商下訂一台新產品。在全球化的商品銷售模式下,新上市的家電產品通常功能更好、價格也更優惠,然而這種東西壞了就丟、電器用品加速汰換的消費習慣,正將地球帶向資源耗盡的終點。
特斯拉日前在美國舉辦首場AI日活動,執行長馬斯克在活動當中拋出震撼彈,宣告特斯拉將打造人型機器人「Tesla Bot」,並預計明年就會推出原型機。
對於投資人來說,獲利了結、停損出場都是一場考驗,從線上到線下,各家證券使出渾身解數,在股市狂熱時,確實扮演財富管理者的角色。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大機場的人流減少,但是機場一線清潔人員的工作不減反增,就是為了要加強邊境防疫,為了進一步增強機場國門的防疫力量,聯電和鼎眾捐贈了四台紫外線消毒機器人給桃園機場,從醫療第一線到國門第一線,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力量。
新加坡以一個小國能創造高經濟力,其中一個祕訣就是大量使用外籍勞工,然而,全球新冠疫情打亂了這個長久以來的如意算盤,2019 ~ 2021 年 9 月,外籍勞工大減 23.57 萬人,造成新加坡嚴重勞動力短缺,從營造業到服務業樣樣都缺工,窮則變、變則通,新加坡各行業大舉啟用自動機器人。
如何快速建置大型太陽能電廠?太陽能新創 Terabase Energy 盼透過「機器人」迅速建置電廠實現太瓦級(TW)規模太陽能,此次 B 輪融資也獲得比爾蓋茲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Prelude Ventures 等公司 4,400 萬美元的資助。
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問題,成為全球主要國家政府的困擾,根據日本總務省8月9日公布人口調查,2022年日本人口年減61萬9,140人,來到1億2,322萬人,連續13年減少,減少幅度創1968年以來史上最大,近來受到疫情影響,人口減少問題更加嚴重。 隨著人口持續下降與經濟環境惡化,日本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浮上檯面,衝擊企業,讓更多的企業開始思考,如何使用數位轉型等營運策略因應這個難題。
在近年疫情導致缺工的情況下,越來越多業者開始導入機器人,解決人手不足問題。但想要添購機器人屬於額外的硬體資本支出,對於資金不是那麼充沛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不容易。不過,現在業者也可以考慮租一台機器人,先試試看他們的工作成效。
不用下車,就有自動機器手臂為你的電動車充飽電!這個景象不存在於科幻電影,而是真實世界已有的技術。 究竟這個自動機器手臂如何運作?為什麼車主會需要這項自動化技術呢?來看看現代汽車開發的新技術。
平地一聲雷!去年底由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上線後,掀起了市場的熱烈反應。可預期的,未來將會有更多種類的AI服務相繼出現,這不僅會影響人們對電腦應用模式的理解,甚至可能引發人們重新思考:當電腦比人類更聰明時,人類還有什麼價值和意義? 就像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所說,ChatGPT的出現如同AI界的iPhone時刻來臨。以前,儘管網路發明了,但由於介面的複雜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熟練地使用Email、MSN等作為日常訊息傳遞工具,直到iPhone問世,簡化了網路使用的門檻,讓LINE成為了最主要的溝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