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看到一整排有效期限從近到遠的牛奶,你會買哪一瓶?」這個簡單的問題,正是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葉俊甫推動飲食教育的起點。
宏佳騰宣布品牌整併、瞄準國際,從油電分家的失誤中反省重整。 鍾家二代主導突圍戰,盼以新識別,以及微電車等新產品搶市,重返市場高峰。
全球暖化下,過去科學界推論山區生物會因氣溫升高,而被迫往高海拔山區遷移,以尋求更涼爽的氣候,最後陷入「滅絕電梯」因空間不足而加速滅絕。成大研究團隊挑戰用實證資料檢視,發現結果不如早期假說推論,氣候變遷之下山區物種分布範圍並未縮減,反而擴張,為物種如何應對氣候變遷提供了新的視角,相關論文近日刊登在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一菁研究團隊分享該研究成果。
在地能源教育正逐步走入校園,結合地方資源與永續理念,深化學生對再生能源的認識。台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攜手山上國小,透過課後社團與戶外教學,將抽象的能源科技轉化為具體學習經驗,啟發學童對綠能的興趣與行動力。
三名十五歲的國中學生,憑藉特別切入點,選擇以紅樹林與海草為研究對象,經長時間實驗得到的研究結論,獲得評審肯定,成為赴美國參加高等科展競賽的台灣代表之一。
從旅遊記者身份重返校園成在校研究生,黃小莫參加交換學生計畫先後前往北歐和南非。這次,她選擇從來沒去過的拉丁美洲,在聖露西亞(Saint Lucia)待了約半年,深入體驗當地的文化與自然環境,並觀察永續發展。
隨著氣候危機重塑產業,愈來愈多學生開始尋求永續相關的職場。華頓商學院的「環境、社會與治理」才推出第一年,就成為院內的第六熱門,柏克萊、耶魯、史丹福大學商學院,也紛紛推出MBA與環境碩士的雙學位課程或證書。
今周刊編按:環境部今(12)日表示,受高壓迴流影響,西半部地區擴散條件不佳,污染物累積,導致空氣品質惡化。截至上午11時,彰化至台南已出現紅色警示,西半部多達44個測站達橘色提醒等級。台南市空品尤為嚴峻,學生上學時段為污染高峰,學校已啟動防護措施,包括開啟空調、提醒學生戴口罩並減少戶外活動。環保局預估空品不佳將持續至明日,預計周五才會有所改善,提醒民眾外出時做好防護,敏感族群減少戶外活動。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災害頻發的現象,如何從教育著手,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成為福智高中校訂必修的課程內容。福智高中推出「末日永續知識人」課程,透過老師精巧的設計,以學習「永續糧食生態系」和「災難應變」兩大主題,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在全球變遷的挑戰中,關照自他、涵養責任心,並承擔問題的解決。
「康寧創星家」舉辦10年來,為學生們提供競賽舞台、激發出無數創意作品,展現年輕世代的無限可能,不只是競賽,更為永續發展注入新能量,開啟創新的未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