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國家政黨的談判代表聚集在巴西貝倫的 COP30 主會場,為候協議字斟句酌,捍衛各自權益的同時,距離主會場不遠的帕拉州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o Parà, UFPA)裡,凝聚了更響亮、更真切的聲音。由各地社運組織發起的「人民高峰會」(Cúpula dos Povos),展現出氣候危害最前線的真實樣貌。
為確保本市民生垃圾能獲優先處理,持續強化廢棄物清運管理,防堵清除業者夾帶外縣市廢棄物進入本市焚化廠,影響市民生活垃圾處理量能。過去受限於人力與工具,難以即時掌握車輛行車軌跡及異常停留,導致部分業者利用漏洞進行不當轉運。
高品質碳移除信用額的價格近年大幅上漲,而微軟、Google 等科技巨頭已成為市場上最大的買家之一。隨著人工智慧(AI)熱潮帶動各產業對運算能力的依賴,企業紛紛擴建資料中心,使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同步攀升,推升碳移除信用額需求急速飆高。供不應求的市場,也加快了相關投資步伐。
COP30台灣》全球暖化加速,冷卻需求日益增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COP30提出「全球冷卻觀察報告」,期望在2050年將冷卻相關設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4%。環境部表示,台灣也與國際同步,正研擬冷卻行動計畫,並從提高設備能源效率等三大面向進行盤點。
COP30直擊》於巴西貝倫舉辦的聯合國第 30 屆全球氣候高峰會(COP30),原訂於 11 月 21 日閉幕,但各國代表就「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一事產生嚴重分歧,多方代表僵持不下,至少需延會一天。
COP30直擊》今年COP30上,許多自然資源豐沛、族群多元的國家都選擇以原住民文化作為展館亮點,會場中,許多穿著各式傳統服飾的與會者穿梭往來,整個大會彷彿化身另類的世界博覽會。不過這場「文化盛宴」背後,其實是一場全球碳市場新賽局。
COP30台灣》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十屆締約方大會(COP30)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展開,而台灣氣候聯盟今年第五度前進大會,以【數位賦能三部曲:共同・共創・共好(Digital Empowerment Trilogy: Together, Create, Prosper)】為題,在藍區(官方談判區)主辦三場論壇,盼讓世界看見台灣科技業的淨零決心。
台灣已於 2022 年公布《2050 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並於 2023 年將「淨零碳排」入法,顯示政府在永續發展趨勢中的積極態度。然而,台灣的能源與減碳政策仍集中於電力與再生能源領域(如太陽能、風電、綠電交易),而對「非電力部門」中具有高潛力的循環燃料、化學回收與再生原料等減碳技術,政策支持則明顯不足。
COP30直擊》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進入最後倒數,但原本就因談判僵局而進度落後的會議,當地時間20日下午又遭遇突發火災,迫使談判全面暫停,藍區(Blue Zone)緊急封閉。各方原預期19日能完成協議文本,但如今峰會距離預定21日落幕不到 24 小時,能否如期落幕再度增添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