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海域恢復生態平衡的「功臣」
一項探討海獺是否為「默默抗暖化鬥士」的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官方《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一切都要從海藻開始談起,因海藻林、鰻草、紅樹林等海底植物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為海洋生物提供住所和食物,對於抗衡氣候變遷相當重要。過往有研究顯示,海藻林每年可吸收約 2 億噸的碳排放。
然而,海藻的天敵 —— 海膽近年在美國加州沿岸大量繁殖,破壞了生態平衡。
海膽向來是向日葵海星的獵物,但該種海星因疾病一一死去,導致海膽大肆繁殖;眼見該區域的海藻逐漸被海膽捕食,可能導致整片海域遍佈海膽,再加上海藻正面臨海洋酸化和海水變暖等威脅,處境岌岌可危,研究人員便讓喜啖海膽的海獺介入。
有賴當地海生館近年來進行的海獺復育工作,將海獺引進這片海域一段時間後,當地的海膽數量獲得控制。
研究人員察覺該地已成一個生態寶藏庫。每天有 100 多隻瀕危的「護衛」海獺游過該海灣,隨著海藻林日漸茁壯,越來越多海豹、鵜鶘、白鷺等生物開始在該棲地共享家園,令研究人員感到歡欣鼓舞。
認識海獺:把自己當「漂筏」的海洋生物
▲海獺時常手牽手,將自己當作「漂筏」。(圖片來源/擷取自 IUCN 報告)
海獺在減緩氣候變遷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但這類海洋生物卻因海洋污染(最大威脅為石油外洩)、因人類開發而喪失棲息地等原因,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定為瀕危物種。
海獺大多時候都泡在水裡,就連生育和育幼也在水中進行,極少在陸地或冰上覓食。海獺經常仰躺著浮在水面上,且會將石頭放在肚子上,用石頭猛擊蛤蠣或其他硬殼生物,以獲取殼中的食物。
海獺擁有濃密毛髮,牠們屢屢在海面上露出頭來時整理毛皮,因為不似一般海洋類哺乳動物有脂肪禦寒,牠們僅仰賴毛皮保暖,因此當海洋出現漏油事件,油可能導致毛皮失去防寒的絕緣作用,進而失溫,甚至死亡。
海獺是群居動物,為了安全起見、不成為別人的潛在獵物,時常能看見 10 至 100 隻海獺手牽手,成為「竹筏」的型態並群體漂浮。
海獺與水獺、河狸為不同種生物。
Source:
《Reuters》:Off California, sea otters feast and play a part in climate change battle
IUCN:See Otter facetsheet
延伸閱讀:
人類想扒牠們皮和肉!守護1500隻「最常被走私的哺乳動物」,越男獲綠色諾貝爾獎
※本文授權自太報,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