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減碳不只是環保議題!讓產業轉骨,台灣應明確建立「碳定價制度」

減碳不只是環保議題!讓產業轉骨,台灣應明確建立「碳定價制度」
撰文: 蘇巧慧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蘇巧慧辦公室提供 日期:2021-07-28

歐盟課徵碳關稅在即,減碳不再只是環保,而是產業革命!

今年(2021)7月14日,歐盟執委會公布了有史以來最具野心的氣候變遷計畫「Fit for 55」,透過社會與經濟的全面轉型,達成203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5%的目標。其中最重要、對我們影響也最大的,即是已經談論很久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這個機制簡要的說,就是以後進口到歐盟的商品都要課徵「碳關稅」。

 

所謂的碳關稅,指的是一旦商品的碳排放量高於歐盟的標準,就必須要透過購買碳權,才能夠把商品輸入到歐盟境內;換句話說,如果你不減碳,產品就要多付出高額的成本才能賣到歐盟。這項措施在完成立法程序後,將於2023年開始啟動,2026年全面實施,而這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呢?

 

2020年台灣出口到歐盟的產品總額,達到229億美元,佔台灣出口額的6.6%;根據學者的預估,如果這些產品被課徵碳關稅,一年就要增加40億台幣的成本,這還是以歐盟現在的碳價格計算,未來成本勢必會逐步墊高。

 

繼歐盟的宣示之後,美國、日本也傳出將研擬自己的碳關稅方案。因此可以預見,台灣的產業與貿易考驗已經迫在眉睫,如果我們不減碳,引以為傲的MIT產品可能在國際上將寸步難行,失去競爭力!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全球碳定價現況及趨勢發展報告,全球目前已經建立的碳定價體系,包含碳稅或碳交易制度有61個,分布於46個國家,顯示出目前運用碳定價作為減碳工具,已經是世界的大勢所趨。運用碳稅、碳交易或者是碳費,能夠有效的把減碳成本估算出來,同時透過以價制量的效果,促進國家的產業轉型。

 

 

相對而言,台灣對於減碳的議題,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它的急迫性,甚至在去年的民意調查中,台灣民眾雖然認知到減碳與氣候變遷的重要,但是對於國際減碳趨勢的巴黎協定、台灣2050減碳50%的目標,都有9成以上的人不清楚,更不用說歐盟的碳關稅制度對台灣產業所可能造成的衝擊性影響。

 

為了因應歐盟、美、日等大國皆陸續提出碳關稅制度,我在21日和其他幾位委員召開了線上記者會,我特別呼籲,政府有責任、更有急迫性讓大家知道,現在減碳議題已不單單是環保議題,而是攸關台灣下一世代的產業永續發展!政府也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提出「氣候變遷法」,更要透過跨部會的整合,明確台灣未來的碳定價制度建立以及減碳路徑圖,才能夠跟上國際的腳步,讓台灣的環境、產業,跨越這個門檻,轉骨成功!

 

我們必須要警覺,碳經濟變革,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已經兵臨城下了。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