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鴻海拋多軌減碳實戰心法!IFRS 永續揭露上路、國際碳管理標準升級,企業進入減碳深水區,該如何迎戰?

鴻海拋多軌減碳實戰心法!IFRS 永續揭露上路、國際碳管理標準升級,企業進入減碳深水區,該如何迎戰?
撰文: 資誠永續新聞稿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資誠永續 日期:2025-11-26

在全球局勢動盪不安,永續浪潮仍不斷前行之際,如何打造永續韌性成為企業關注的議題。面對詭譎多變的局勢,資誠永續發展公司舉辦的2025第八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GCSF)專場研討會,以「迎戰未來:重塑動盪時代下的永續韌性」為題,邀請監理機關說明導入IFRS永續揭露準則的常見缺失,並由顧問專家分享永續資訊確信的國內外趨勢及數位工具如何提升資訊品質。

會中也分享碳管理國際標準近日的變革及企業因應之道,並透過標竿企業分享減碳實戰心法,讓企業站在巨人肩膀上加速邁向淨零。

 

資誠永續發展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國際局勢的不確性造成許多新興永續風險,促使企業重新思考如何調整永續策略,企業應充分掌握各項風險並提出具彈性及機動性的整合解決方案,以提升企業的永續韌性。

 

她指出,企業應擴大對永續議題的關注範圍並將其整合至策略規劃與風險管理系統中。其次,透過情境分析,針對各種結果及影響做好萬全準備,最後,則必須擴大合作對象,包括跨部門與上下游供應鏈,以面對全球的挑戰。

 

她補充,國際政經局勢當然會影響對永續議題的決策,然而,企業不但不能停止行動,更要擴大關注的焦點並重新建構韌性培養架構,以解決新興挑戰與動盪。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致詞時提到,主管機關在推動企業的永續議題時,除了法規上的要求外,同時也提供了許多資源,以減輕企業的負擔。

 

以我國即將於2026年邁入IFRS永續揭露準則元年為例,證期局近年也責成相關單位提供教育訓練、公布導入計畫參考範例、問答集及10個行業之氣候揭露範例等參考文件,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所有上市櫃公司都能順利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

 

在碳管理的部分,預計在2027全體上市櫃公司將完成與合併報表邊界一致的範疇一及範疇二之溫室氣體盤查,於2029年前完成確信,以配合政府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對於計算較為困難的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也已公布範疇三盤查之作業指引及問答集,並給予企業三年的準備期間,企業於接軌後第四年始需揭露範疇三資訊,以協助企業有較充裕時間取得供應鏈資料。這些措施都顯示監理機關站在協助的立場,讓企業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善用永續資訊揭露導入資源,確信服務與數位工具成關鍵

 

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組長張少君提醒,永續資訊的揭露管道日趨多元,因此,企業必須留意資訊間的一致性,避免失信於利害關係人。

 

此外,關於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揭露,根據金管會最新於11月7日發布修正之年報規範,除接軌首年外,未來將採用GHG Protocol的方法衡量並於接軌前三年得不揭露範疇三資訊。由於範疇一、二資訊需經確信,若企業未於年報發布同時取得確信報告,須於年報中註明並於同年10月底前申報確信報告。

 

另根據百億公司導入計畫的審閱結果,張少君說明資本額百億以上之第一階段公司準備現況,S2內容有20%於現行之永續資訊已揭露,55%部分揭露,25%則未揭露,企業需就盤點出差異部分準備相關資訊。最後,他分享,證交所提供了許多線上資源,協助企業順利接軌,建議企業能多加利用。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張瑞婷觀察國際趨勢發現,越來越多企業將永續資訊與財務資訊併同在年報揭露,且過半數的企業傾向選擇會計師事務所做為確信服務提供者,並縮短財報查核報告日與永續資訊確信報告日的差距。

 

至於確信標的則以環境指標最多。雖然,目前的確信程度仍以有限確信為主,但預期國際趨勢將朝合理確信邁進、範圍也將擴大至全部永續資訊。因此,建議企業及早規劃並落實內部控制,以滿足國際市場或客戶的期待。

 

此外,對於確信機構的選擇,建議從價值創造的角度,選擇對企業較為熟悉且能提供多元永續服務的戰略確信夥伴。最後,張瑞婷補充,臺灣企業選擇確信所增加的幅度大於查證,顯示確信服務較能提供董事會治理與風險的防護並支援企業投資與營運決策,以滿足客戶與供應商的需求。 

 

Workiva Inc.亞太區首席解決方案顧問許智傑分享,企業必須借助數位工具執行永續行動已是普遍的共識。

 

但企業在選擇數位工具時,應考量四個面向:

 

(1)技術成熟度,例如,現行AI所提供的資訊是否完全正確;

 

(2)技術可用性,即該技術是否容易取得或僅限於觀念的討論;

 

(3)技術擴展性,該技術是否能與其他資訊系統對接,例如,與企業的財會系統相通;

 

(4)企業就緒度,例如,企業是否能提供完整的資料與人才。許智傑提醒,數位工具能提供有效率、安全的資料收集與報導環境,有利於產出正確性高且可追溯的資訊。

 

碳管理國際標準變革   脫碳策略多管齊下 


資誠永續發展公司執董張嘉宏指出,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淨零行動仍有很高的期待,從以下近期碳管理國際標準的變革有所呈現:GHG Protocol 公開諮詢範疇二的衡量方式,冀望提供更正確的碳盤查數據;SBTi 調整設立科學基礎減碳目標的方式,促使企業實施更清晰且具體減碳行動;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倡議(VCMI)發布《範疇三行動施行守則》,指引企業如何正確使用自願性碳權減少範疇三碳排

 

張嘉宏建議,企業可建立強健的數據系統、以辨識及優先執行高影響力的減排機會。

 

此外,建立產品生命週期設計概念並實施結構化的供應商合作計畫,將有助於減少產品的碳排量。最後,運用內部碳定價或獎勵機制改變內外部行為模式,將加速企業脫碳進程。

 

鴻海科技集團環保長洪榮聰分享,鴻海除了面臨淨零法規的挑戰外,面對國際大廠對碳管理的高標準,例如,普遍要求在2030年前達到100%的潔淨能源使用率,必須持續收集對標企業與客戶淨零路徑與方法,研擬對策與動態調整。

 

鴻海的淨零策略包括營運節能、綠電直購、內部獎勵機制及投資綠能,範圍更擴大至輔導供應商減碳。值得一提的是,鴻海也跨入以自然為本的減碳方法,發展海洋及陸地的自然碳匯。洪榮聰指出,隨著AI的發展,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將持續增加,科技大廠紛紛透過電力採購與投資,以滿足能源的需求。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執董陳世祥提醒,面對碳有價化推升產品成本、客戶要求精準的產品碳足跡資訊及資金成本與永續績效連結等多重壓力,企業在減碳的道路上仍不可鬆懈。然而,面對數據散落各處且計算複雜,若企業仍仰賴人工收集相關資訊,則會面臨正確性及完整性的挑戰。

 

陳世祥建議企業導入數位工具,以解決前述的問題,因為碳數位管理平台通常遵循國際標準化框架並能自動化收集與計算資料,使得企業在資料透明度高的基礎下,輔以視覺化資料,能有效監控碳排放,擬定適當減碳策略,加速達成淨零的目標。 

 

逆境中開創永續新局  打造具韌性的永續未來

 

李宜樺指出,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企業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正是積極調整永續策略與行動,以培養永續韌性的最好時機。企業可透過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之際,重新辨識永續風險與機會並將其納入策略規畫及風險管理之考量,並透過指標與目標的追蹤,培養企業永續韌性。

 

至於碳管理,則應持續對標國際新標準並參考標竿企業作法,輔以數位工具,以加速企業邁向淨零。李宜樺強調,唯有積極擁抱變革、以永續為核心驅動力,企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開創永續且具競爭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