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週三才宣布,在高雄、松山、桃園機場,分別替長榮航空(2618)、中華航空(2610)與星宇航空(2646)等國籍航空班機,同步添加永續航空燃油(SAF),創下台灣首例。過去,航空公司都是趁班機飛往其他國家時,添加SAF燃油,如今在台灣機場也能加到。
台塑化今年產千噸SAF 中油明年Q2投產
目前,台塑石化在國內自產的SAF,採用共煉生產(Co-Processing)技術,使用具國際認證的廢食用油為生質原料,並利用現有煉油設備,投產進行共煉生產。預計2025年台塑石化的SAF年產能預估逾千噸,未來,預計2030年SAF年產量可達到5萬噸。
至於中油的SAF,目前同樣獲得國際認證,預計明年第2季開始生產SAF燃料。目前,中油已從海外進口SAF燃油,供應給國內主要航空公司。
長榮航:與3家SAF供應商簽採購合約
長榮航空週四也宣布,與3家永續航空燃油供應商簽訂採購合約。長榮航除與台塑石化合作,也與國際知名航空燃料供應商AEG、日本主要能源企業COSMO,雙方簽訂採購合約。
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總經理說:「永續發展不再是選項,而是企業責任。」長榮航透過在全球航點導入SAF,不僅降低自身營運碳足跡,也期望帶動整體航空產業供應鏈的轉型與發展。
長榮航補充,今年第1季起,長榮航即在歐洲機場起飛的航班,添加2%的SAF。第2季起將攜手三大供應商,陸續於北美、日本及台灣等主要營運據點自主常態性添加永續航空燃油。
長榮航也在民航局的SAF試行計畫中,於BR156台北松山機場飛往首爾金浦機場的航班以及BR148高雄小港機場飛往大阪關西機場的航班,成功添加由台塑石化自產的永續航空燃油。
▲華航董事長高星潢(左二)與台塑石化總經理林克彥(右二)宣布雙方將簽署永續行空燃油(SAF)合作備忘錄圖/華航提供
華航:未來3年採購萬噸國產SAF
華航配合國家能源政策,與台塑石化合作,預計今年採購2500噸以上自產SAF,目前已添加在華航班機中,預計減碳量可達6500噸。華航強調,這是為國內試行計畫國籍航空業者添加量之冠,共同見證台灣機場供應 SAF 里程碑。
華航說明,SAF是航空業中長期減碳重點措施,目前響應民航局 SAF 試行計畫,已於4月23日高雄飛往曼谷班機,及松山飛往羽田航班,各使用40%具國際認證的永續航空燃油,減碳量約 26.7 噸。
華航表示,與台塑石化就永續航空燃油簽訂的MOU,讓未來三年的SAF採購總量可望超過萬噸,以行動支持台灣SAF發展,促進國內航空業能源轉型。
▲交通部長陳世凱出席SAF啟航活動。圖/交通部提供
陳世凱:國籍航空帶動石化產業轉型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藉由推動使用SAF,協助國籍航空公司提升永續實力,也期帶動國內航空燃油製造產業轉型。
民航局說明,中油及台塑石化兩大油品供應商,已分別於去年12月與今年2月,取得CORSIA(航空碳抵銷和減排計劃)國際認證。並將於今年分別進口400噸、自產5,500噸的SAF。
民航局點出,後續也會繼續提供國籍航空公司使用,預估今年減碳效益可達15,000噸。
永續航空燃油是什麼?
永續航空燃油(SAF)顧名思義,是因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航空燃料減少至少65%排放量。SAF的原料是各種使用過的食用油、廢棄物、農業廢料再製而成,能減少對環境衝擊。
儘管原料多半屬於廢棄食用油,但並不會讓SAF的價格更便宜。其實,SAF價格比起一般航空燃油,價格高出2到5倍。由於現行SAF產能稀少,製程複雜,導致SAF價格昂貴,因此目前各家航空公司多採「混用」的方式使用。
IOCA決議希望2030年國際空運達成減碳5%目標。因此,我國民航局也從善如流,鼓勵國籍航空到2030年,使用的SAF燃料能達到總航空燃油使用量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