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於4月2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動盪。其中適用於中國的對等關稅達34%,連同原先的20%,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稅率達到54%。而多個亞洲主要經濟體也都遭課20%、甚至30%以上的關稅,對全球貿易體系與企業營運策略造成深遠衝擊。
這項關稅政策不僅顛覆了二戰以來的多邊貿易框架,對能源轉型、跨國供應鏈重組、碳管理機制衝突、綠色投資轉向等多重面向,都產生重擊,恐怕需要幾周至幾個月,全球永續的專家們才有辦法慢慢釐清,也對企業ESG領域的實踐帶來更複雜的挑戰,並重塑全球ESG發展格局。
能源轉型面對重組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曾表示,川普上任後,美國就已經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從多邊合作轉向雙邊實質主義,主張以國家利益為重,不再承擔巴黎協定額外負擔,而是通過與其他國家直接協商,確保每項合作都能為美國帶來明確回報;廢止了國家自定貢獻目標(NDC),將使其自身的減碳承諾無法落實,進一步拉大全球減碳缺口。
美國以「釋放美國能源」為名,加速頁岩油氣開採與化石燃料出口,短期內,低廉能源價格雖緩解通膨壓力,卻導致美國電力部門碳強度回升,燃煤發電占比反彈。同時, 新的關稅執行下可能對太陽能、電池、風能和電動車產業造成嚴重的打擊。
太陽能板將捲入貿易戰,美國進口的太陽能板其實遠超過其國內產量。BNEF供應鏈專家Vagneur-Jones 說,多個東南亞國家的關稅稅率具「非常毀滅性」。越南是美國太陽能板的主要供應國,而柬埔寨和泰國——同樣是重要的出口國——分別被徵收高關稅費或立刻進行談判。
反觀印度則有望受益。與中國和東南亞相比,該國的關稅相對較輕,僅有 10%。正值其綠能政策及製造能力提升之際,包括最近其國內正在完成的一項 10 億美元的補貼,以促進太陽能產業發展。
根據海關數據,印度在過去兩年增加了對美國的太陽能出口,2023 年和 2024 年出口9.4 gigawatts的電池和模組到美國,價值34億美元。與往年相比顯著提升。
在高科技業方面, AI科技巨頭所簽訂的再生能源需求,包含Meta 年初才宣布與全球電力巨頭 Engie達成一項 200 megawatt的太陽能交易。
Google 及亞馬遜AWS等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的投資為其人工智慧驅動的未來提供動力。這些AI巨頭對綠電、儲能與碳管理技術的需求是否會因此在供應鏈、資金和能源重新調整,則還需要觀察。
氣候治理挑戰 綠色投資轉向
短期排擠永續承諾
另一方面,雖然台灣半導體豁免關稅,但AI伺服器等科技產品卻面臨32%的高額關稅。這項高關稅將對本土電腦、伺服器製造商以及其他相關企業(包括顯示卡和固態硬碟)造成衝擊,其出口占台灣對美總出口的近半,佔台灣對美國出口總額1,113.6億美元的46.2%。儘管部分企業如緯創已開始在美國設立生產基地以減輕關稅壓力,但整體成本增加可能導致產品價格上漲,進一步削弱競爭力。
汽車、鋼鐵、鋁、能源與建材等傳統製造業將直接面臨高稅率衝擊,因關稅上升而面臨成本壓力,進一步推動企業調整供應鏈佈局,分散風險。如此一來,企業為應變大環境改變而進行公司資源重置,配合企業調整擴大資金運用的彈性。能源轉型、氣候治理、碳管理都可能不再是企業短期的優先工作項目,也將暫緩資金的分配。
企業的短期焦點將會大量轉向
供應鏈分析與技術保護:調整自身在供應鏈的情況,分散風險,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加強與美國企業合作:透過與美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如生產合作、合資等方式,減少關稅影響。
庫存管理:為避免邊境延誤或供應鏈中斷,一些企業增加了關鍵物料的庫存儲備,但這會對營運資金造成壓力
貿易韌性提升:滾動式調整企業短期和中期營運策略,檢討公司間定價與合規性,加入貿易信用風險管理,以減輕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衝擊。
企業短期在永續能做些什麼
選擇優先佈局高ROI的ESG項目以及考量Cost Effective:能源管理和減少浪費,可以降低營運成本,例如:能源效率的升級,像是LED照明改造(回收期<2年),且節能效率高達75%-80%, 智能照明與控制系統結合政府補貼與激勵措施。
監測供應鏈中ESG價值鏈是否有調整: 保持和利害關係人的信任關 系,加強價值鏈(利害關係人)的議和,而表現出透明度和責任感的公司,將保持更好的資本獲取管道。
將 ESG仍納入危機管理的策略:進行ESG 風險評估,含辨識ESG風險及情境規劃,並且持續原有的員工訓練,考慮加入風險轉嫁(保險)和其他金融管理工具。
與外部夥伴合作:包含政府、銀行及其他價值鏈。
保持企業氣候調適的機制和資金:評估氣候風險、供應鏈脆弱性和監管合規性的 ESG 策略可以保護企業免受代價高昂的破壞。
以永續觀點論,這場關稅最終沒有人是贏家,極端氣候不會因關稅改變而偏好哪個國家;為了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壞影響,全球仍需要加速能源轉型,而不是設置障礙。但川普關稅實際影響到所有產業,尤其是那些極度依賴中國和亞洲國家供應鏈的行業。
雖然「ESG」在關稅大戰中缺席的流行詞,但核心優先事項——氣候風險管理、供應鏈彈性和減排——仍然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公司要從營運效率、法規遵循和風險緩解方面(而不是 ESG 品牌)密切調整永續發展工作,但對透明度和行動的期望仍然存在。
事實上,川普政府此舉應視為更廣泛談判的開始,而非明確的政策終點,企業可考慮透過精準的量化工具與金融創新,才有機會化被動防禦為主動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