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2030減碳公聽會》台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一次看,能源、製造、運輸等六大部門怎麼做?

2030減碳公聽會》台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一次看,能源、製造、運輸等六大部門怎麼做?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環境部簡報 日期:2025-02-07

為了達成2032年減碳 32% 目標,台灣政府推出 「總體減碳行動計畫」,涵蓋能源、運輸、製造、住商、農業與環境六大部門,推動再生能源發展、電動車普及、建築節能、碳捕捉技術與農業碳匯等策略。這場減碳戰役不僅影響企業,也關係到你我的日常生活。

公部門六大旗艦計劃一次看

 

製造部門主要計劃: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公佈了製造部門的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簡報指出,台灣製造部門在2022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47.6 MtCO2e,佔全國總排放量的52%。

 

儘管如此,從2005年至2022年,台灣的GDP成長了153%,而碳排放量僅增加3.1%,顯示碳排與經濟成長已逐漸脫鉤。這主要歸功於產業的自願減量努力以及電力排放係數的下降,從2005年的0.555公斤/度降至2023年的0.494公斤/度。

 

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然而,製造部門的減碳仍面臨諸多挑戰。不同產業因其碳排來源、可用技術和市場競爭條件不同,需要規劃適合的減碳路徑。例如,鋼鐵、石化等產業屬於難減部門,且面臨國際競爭和技術限制。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政府將推動大型企業導入碳盤查和減碳設備,並協助中小企業分享碳管理經驗和減碳技術。

 

政府的整體策略包含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和循環經濟三個方面。在製程改善方面,將推動石化、鋼鐵、水泥等產業的低碳轉型,並導入能源管理監控和製程智能化。能源轉換方面,將鼓勵使用低碳或無碳燃料,擴大再生能源使用。循環經濟方面,將推動鋼化聯產、碳捕捉,並鼓勵廢鋼使用和區域能資源整合。

 

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此外,政府也將協助碳費徵收對象落實自主減量,並扶植ESCO擴大服務能量。最終目標是將製造部門的碳排放量在2030年降至117.4 MtCO2e,較2021年減少18%. 這些減碳措施預期將有助於提升能源效率,減少空氣污染,並創造綠色就業機會.

 

能源部門主要計劃:

 

目前能源部門排碳約為37.11萬噸,根據我國第三期減碳目標,預計透過各部門積極減碳,並控制電力需求年增長率約2.1%,達成減碳27.3百萬噸。

 

為達成2030年電力排放係數降至每度0.319公斤二氧化碳當量(較2023年減少34.9%)的目標,政府將積極提供低碳或無碳能源,例如經濟部將加速短中期再生能源設置,提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環境部則推動碳捕捉利用封存(CCUS)減碳旗艦行動計畫,專注於無碳發電及製程技術的發展;國發會將執行氫能供應鏈計畫,以降低高碳排製程和電力碳排放。

 

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此外,能源部門也將透過三大旗艦計劃加速減碳目標的實現。首先,在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將推動屋頂型光電與地面空間複合運用,提升單位面積的設置容量,並持續發展區塊風場,布局於大水深區域。

 

其次,在再生能源突破方面,能源部將由國營事業主導開發地熱能源,並複製成功模式擴大建設規模;同時,將擴大小水力發電潛力,盤點潛在案場,檢討躉購費率及研擬獎勳機制,進一步促進小水力發電的成長。

 

最後,經濟部也將推動科技儲能,特別是表後儲能系統,並增訂時間電價以促進儲能技術的應用。另外,能源署則將針對去碳燃氫技術進行短期示範應用於kW級微氣渦輪機,並計劃進行中長期測試,最終推廣以MW級商用機組推廣混氫技術。

 

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環境部門主要計劃:

 

環境部門則預計到2030年將減少259.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2005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的71.5%。

 

作為氣候變遷主管機關,環境部雖然其年排放量為所有部門中最低,但仍致力於實現更高的減排目標。根據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指南,環境部門涵蓋了生活污水、事業廢水、掩埋、焚化及堆肥等五大排放源,並持續改進相關技術和法規。

 

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在資源循環與廢棄物處理方面,環境部將推動零掩埋政策,優化焚化爐與有機污泥再利用技術,並加強事業廢棄物的資源化轉化。將繼續提升生活污水的處理率至74%,並透過大型污水處理設施利用沼氣發電,實現減碳效果。同時,環境部將規範廢水處理減量及建構智慧化系統,確保各項措施能持續發揮減排效益。

 

此外,對於掩埋、焚化及堆肥等環節,環境部將推動精進資源循環技術,並設置厭氧消化生質能源廠,將發電所需的沼氣進行回收利用,進一步降低碳排放。

 

運輸部門主要計劃:

 

交通部闡述了運輸部門的第三期階段管制目標。根據報告,2022年運輸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3,628.2萬公噸,佔全國總排放量的12.69%,位居第四。其中,公路運輸排放量占比最高,達96.32%,而小客車排放量又佔公路運輸的48.99%。 

 

為達成減碳目標,運輸部門將推動三大策略:提升公共運輸運量,完備步行/自行車使用環境;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以及提升運輸系統及運具能源使用效率。在提升公共運輸方面,目標是在2030年將公共運輸運量提升至28.29億人次,政府將持續健全公共運輸服務系統,提供票證優惠,並鼓勵民眾使用公共運輸。 

 

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在運具電動化方面,目標是大幅提高電動車輛的市佔率,包括電動小客車、機車、市區公車等,打造友善的電動運具使用環境,並推動產業技術升級轉型。 

 

在提升運輸系統及運具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政府將推動智慧運輸系統發展,辦理車輛能效總量管理,並推動節能輪胎使用。此外,也將推動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以及永續航空燃油(SAF)的使用。 

 

政府將成立SAF工作平台,鼓勵國籍航空使用SAF,並訂定SAF使用比例的分年目標。運輸部門的減碳目標是將2030年的碳排放量降至30.37百萬公噸,較基準年減少20%. 這些措施預期將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移動源的空氣污染,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住商部門主要計劃:

 

根據內政部提供的最新數據,2022年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286.0 MtCO2e,其中住商部門佔了56.8 MtCO2e,約為總排放量的21%,細分為住宅部門的29.5 MtCO2e (11%)和商業部門的27.3 MtCO2e (10%)。在用電量方面,住商部門的用電量高達984億度,佔整體用電量的35%,其中住宅和商業部門分別佔18%和17%。 

 

為達成國家減碳目標,至119年,住商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需降至37.331 MtCO2e,較基準年大幅減少35.0%。為了實現此目標,將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推動淨零建築、深度節能減碳等旗艦計畫。 

 

淨零建築方面,將針對老舊住宅和社會住宅進行低碳改造,並推動都更危老重建的淨零評估機制。同時,也將擴大建築能效改善,鼓勵民間參與,並針對公有建築進行能效提升。此外,政府也將推動智慧淨零轉型,鼓勵住宅、商業及工業建築屋頂加裝太陽能光電設備。 

 

深度節能減碳方面,經濟部將推動家電能效提升,加速汰舊換新,並強化節電科普知識宣導。此外,也將針對服務業實施強制性管制措施,提供節能減碳誘因,並鼓勵自主減碳,預計將帶動建築與設備節能產業發展,提高企業投入減碳的誘因,並促進綠色就業及淨零轉型。

 

農業部門主要計劃:

 

2022年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616.8萬公噸CO2e,佔全國總排放量的2.16%。儘管比例不高,農業部門減碳策略著重於「減碳」、「循環」和「增匯」三大方向。 

 

減碳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推動畜牧沼氣再利用、強化土壤管理、建構負碳農法等。具體而言,將透過收購漁船、推動休漁、設置稻殼粗糠爐、以及農機電動化等措施減少碳排放。

 

同時,也將推動畜牧場節電、補助節能水車、以及精準施肥等方式,進一步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此外,透過水田的間歇性灌溉、稻稈移除以及導入精準營養飼餵模式,也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增匯方面,農業部門將透過森林、土壤和海洋三大自然碳匯來提升碳吸收能力。在森林方面,將增加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經營管理,並提高國產材利用率。在土壤方面,將推廣稻草現地掩埋、種植綠肥、草生栽培和有機栽培,以增加土壤碳匯。在海洋方面,將復育海草床、紅樹林和濕地,以提升海洋碳匯能力。 

 

政府也將積極推動農業循環,目標是實現農業全循環零廢棄,例如利用畜牧糞尿和農業剩餘資源進行再利用。農業部門的目標是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522.6萬公噸,同時增加自然碳匯136.9萬公噸,以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