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台泥2023年LEAP評估範疇涵蓋廣泛,包括自有水泥廠、上游礦區、港區(提供水泥原料)、下游活動:港區(運送水泥及熟料)、和平電廠和營運據點周圍兩公里範圍,展現了台泥對整體生產鏈及周邊環境影響的重視。
台泥與台大合作進行TNFD框架的LEAP分析,對港、電、廠、礦四進行合一分析。圖片來源:《2023台泥TNFD報告書》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報告書中指出,我們正面臨著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遷的雙重挑戰,這是由於不斷快速和持續地利用地球有限資源造成的。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發展、安全和社會道德倫理問題。
他強調,世界正面臨深刻的系統性變革,人類與自然的相處方式至關重要,每個行為都影響著大自然的根基。台泥以水泥業起家,原料取自於自然,與自然息息相關,如今跨足11項產業,未來將繼續秉持著「以大自然為本的經營哲學」逐步落實產業與大自然和諧共生之目標。
台泥企業永續發展和風險管理架構圖。圖片來源:《2023台泥TNFD報告書》
重點一:低碳營收逾405億 佔總營收37%
台泥表示,報告符合TNFD架構,除了檢視可能面臨的自然風險,同時將長期投入的替代原料、替代燃料、替代能源、水資源回收與自然生態保育等5項自然機會進行量化評估。其中台泥自然相關機會財務評估分為4大項:
首先,台泥在2023年的自然相關營收超過405億元,佔合併總營收的37%,主要來自低碳相關產品(約392億元)、再生能源交易(約4.96億元)和事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處理服務(約7.48億元)。
其次,台泥透過減少使用石灰石、煤炭,以及增加太陽能自發自用、餘熱發電和回收水使用,節省了逾27.91億元的內部成本。
再者,台泥也預先擬制國內碳費支出與在中國碳交易的收益。由於在運營過程中大量使用替代燃料和能源,台泥預計此舉可為其在節省近4,797萬元碳費成本,並在中國碳交易市場收穫逾4.89億元。
圖片來源:《2023台泥TNFD報告書》
在生態正向影響方面,台泥與台灣大學合作評估和平金昌石礦區的生態系服務價值,包括碳吸存、水資源涵養等,約1億元的價值。公司的內外部減碳效益達22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內部減碳105萬噸,外部減碳115萬噸。
此外,台泥還無償分享植物DNA用於研發、學術及醫療用途,潛在創造巨大社會效益,如清大腦損傷藥品專利若成功開發,每年可為社會節省高達22億元的醫療成本。
台泥目前已投入的自然機會分為四大面向。圖片來源:《2023台泥TNFD報告書》
重點二:將生態正向影響力 從NNL做到NPI
台泥將生態正向影響範圍劃分為森林、土壤和海洋三個部分,透過定期監測礦區動植物,並使用國際方法學計算生物多樣性指數來評估礦區生態系統的復育成效,目標是從實現零淨損失(No Net Loss)進而達到淨正面影響(Net Positive Impact)。
以台泥在蘇澳太白山的礦區為例,礦區該位於地質敏感區和國土保育地,面臨強風和喀斯特地形帶來的嚴峻復育挑戰。為此,台泥採取多項措施,例如嚴守開採紅線,絕不於開採區外進行營運活動、建置防風網,保護復育植物並強化生態系韌性、以及建置山下育苗圃待植栽成熟後回植礦山。
此外,台泥宜蘭大學合作開發新式復育工法,包括設立全台首座光儲合一微澆灌系統、雨撲滿回收雨水,以及山下育苗圃等努力,使得復育與復綠面積達13.2公頃,復育率61.5%,種植1,121株原生種,原生種維護比例達90%
2023年台泥已成功復育和復綠多片森林。圖片來源:《2023台泥TNFD報告書》
在土壤保育方面,台泥於2022年啟動「和平生態方舟計畫」,在和平地區建立全球首座半封閉實驗基地,透過監測礦區土壤性質變化,研究土壤與植物的互動及其在生態系統功能中的關鍵角色,為礦區生態復育積累長期觀測數據。
2023年,計畫擴展至礦區土壤動物與碳匯調查。據2024年的初步調查顯示,和平礦區復育區域的土壤有機碳含量皆高於都市公園,其中復育3年的區域比新復育區域增加1.3倍,證實復育管理提高了土壤碳匯能力。
此外,報告還指出,2023年台泥復育區之土壤有機碳貯存量 (Total Organic Carbon Stock, TOCS) 為每公頃31.2噸,台泥表示,未來和平生態方舟基地將以每公頃49.3噸TOCS為目標,期望2035年增加復育區TOCS達60%。
台泥於2022年啟動「和平生態方舟計畫」,在和平地區建立全球首座半封閉實驗基地。圖片來源:《2023台泥TNFD報告書》
除了在和平港進行珊瑚復育外,台泥還與和平電力正在申請建設一座MW級海洋溫差發電廠,預計每天可穩定發電2.4萬度,相當於2,000戶家庭用電量。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水下文化資產調查,正進行環境影響評估,預計第一階段設計裝置容量達1-2MW,目標2028年完成併網。
這種發電技術不僅可作為穩定的基載電力來源,還能帶來豐富的附加價值。發電過程中抽取的深層海水富含礦物質,可用於活絡海洋食物鏈,並在養殖、飲用水和保養品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
台泥溫差發電廠工作模式。圖片來源:《2023台泥TNFD報告書》
重點三:推「碳幣」回饋系統 鼓勵學童及家長養成減碳
台泥依據TNFD利害關係人指南和AA1000 SES利害關係人議合原則,以責任、影響力、多元觀點為標準進行利害關係人鑑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利害關係人認為台泥鑑別的風險與其營運活動高度相關,僅當地社區和原住民認為除原住民部落諮商同意參與辦法外,關聯程度較低。
為深入了解企業活動對當地社區和原住民權益的影響,台泥於6月啟動「人權與環境盡職調查」發現原住民主要關注企業行為是否可能損及其權益而未進行充分溝通。對此,台泥承諾將持續加強與當地居民的溝通,以確保其權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護。
圖片來源:《2023台泥TNFD報告書》
為推動部落永續發展,台泥在花蓮和平村推行創新計劃。2023年與和平國小合作推出「和平減碳生活親子存摺」,透過宣導課程和獎勵機制,鼓勵學童及家長養成減碳習慣。
該計劃還使用實體存摺和「碳幣」回饋系統,將日常節能行為轉化為具體獎勵,累積的碳幣可用於和平廠購買碳標籤商品,並於2024年將該計劃擴展至宜蘭蘇澳廠附近的東澳國小。
此外,台泥也於2022年成立「財團法人花蓮縣和平永續慈善事業基金會」,採用部落共決制,邀請和平村村長和三位部落主席擔任董事,設立專項急難救助基金,為面臨經濟困難的家庭提供及時支援,體現台泥與當地社區建立互利共好的決心。
完整內容,可參考:台泥《2023台泥TNFD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