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化解企業碳焦慮!歐盟CBAM委員代表:想繼續出口,就必須有財務負擔!台灣碳費可望抵減

化解企業碳焦慮!歐盟CBAM委員代表:想繼續出口,就必須有財務負擔!台灣碳費可望抵減
撰文: 朱姵慈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提供 日期:2024-06-03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去年10月開始試辦,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丹麥商務辦事處與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今(3日)舉辦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雙向論壇前記者會,邀請到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Peter Sand)和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分享最新政策動向。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DWS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致詞表示,因應企業碳焦慮,TCDD舉辦了系列活動,邀請產官學專家參與,為企業提供前瞻資訊,也因應台灣碳交所開張,進一步推動碳權交易知識普及,而這次會議聚焦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DWS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朱姵慈攝

 

根據國貿局數據, 2023年我國對歐洲出口達 423 億美元,創歷年新高,佔我對外出口總額約10%;歐盟執委會統計,CBAM在2023年10月試辦以來,台灣2024年申報量高居全球第五。

 

我國出口至歐盟的企業家數,以中小企業居多,未來申報需求會逐年增加,台灣企業將面臨重大的合規挑戰,因此TCDD邀請來自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的專家Morten ,分享最新的政策動向和合規策略,與台灣企業討論如何在過渡期內達到歐盟的要求。

 

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表示,台灣與丹麥在綠色轉型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密切合作,如離岸風電和提升能源效率等可持續發展項目,使丹麥在2008年至2022年期間成為台灣最大的外國投資者。

 

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右)邀請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訪台。朱姵慈攝

 

他指出,CBAM是歐盟的一項重要計劃,旨在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系統,確保進入歐盟的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減少碳排放,而丹麥作為歐盟的一員,也希望能夠在台灣推廣並確保其合規性,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雙重目標。

 

為了避免台灣企業對歐出口貿易障礙,畢尚德強調,了解和遵守CBAM的相關規定對台灣出口商至關重要,有助於兩國在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方面的共同目標,因此邀請何耶柏(Morten Højberg)訪台,讓台灣企業有機會溝通,這也是歐盟實施CBAM以來,首次有公開機會與歐盟CBAM委員代表直接面對面對談,化解企業輸歐碳焦慮。

 

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朱姵慈攝

 

何耶柏(Morten Højberg)表示,在CBAM試辦階段,歐盟正在收集數據以確保企業是否被納入碳排監控,以及CBAM的申報是否符合要求,CBAM預計於2026年至2034年逐步取代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中的「免費排放配額」,促進更多國家採用可量測、可報告、可驗證(measurement, reporting, verification)MRV政策。

 

「未來這不僅是行政負擔,還是財務負擔,如果想繼續出口這些產品,就必須承擔。」何耶柏進一步指出,歐盟於今年10月將要求歐洲代理商提供直接和間接排放監測和報告,包括生產過程和上游產品數據,對於數據不符合規定的進口商將實施制裁,而缺乏排放/生產數據可能導致退出市場。

 

CBAM進程。照片來源:何耶柏(Morten Højberg)簡報

 

2024年,主要關注的是「資料可用性」,包括監測隱含的碳排放量、採用正確的方法論以及確保資料不會因保密問題而被扣留。2025年,則是關注「貿易障礙」。企業可能面臨不合規而倒閉或清算的風險,或者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失衡問題。

 

當CBAM於2026年正式實施後,將關注「資料的有效性」,這意味著查核數據標準是否符合歐盟的標準,以及驗證人員是否擁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全球範圍實地查核。

 

CBAM證書的收入將用於營運和研發費用,將有70%的收入指定用於歐盟成員國的「綠色投資」,有助於各國政府引導企業向零碳排放方向發展。

 

何耶柏強調,今年和明年歐盟還有九項規定和九項法案要拍板定案,歐盟也在積極尋求與貿易對手國對話,順利推動CBAM,而未來台灣企業出口產品到歐洲,若台灣實施碳費,有機會進行扣抵,如何進行扣抵等細節仍需進一步協商討論。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