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永續管理師必讀》2024亞太十國永續報告分析出爐,為何台灣能奪冠?

永續管理師必讀》2024亞太十國永續報告分析出爐,為何台灣能奪冠?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pexels 日期:2024-05-28

本文深入探討了2024年亞太十國的永續發展現況與趨勢,研究團隊收集了超過6600份永續報告,主要涵蓋台灣企業,並對這些報告進行了深入分析,雖然亞太地區的ESG政策發布數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整體揭露表現卻未見提升,且部分原因是企業在ESG主題的目標設定和檢核機制方面偏保守。

亞太區域幅員遼闊,占世界總人口近 60%,且經濟貿易總量占全球 50% 以上,可謂是全球經濟成長與永續發展轉型路徑中最為關鍵的角色。

 

CSRone 永續智庫正式發表《2024 亞太十國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截至 2024 年 1 月初為止,研究團隊蒐羅亞太 10 個國家地區永續績效、淨零策略、法令規範,以及產業脈動等資訊,共蒐集超過 6,600 本永續報告,蒐集範圍以臺灣企業為最大宗,以及學校、醫院、政府、財團法人等組織機構。

 

針對該國家地區之企業公開出版的永續報告書資訊,依據「揭露透明度」和「管理積極度」間的差異、各國法規及企業與產業間的關係進行深入分析與解構。 

 

永續整體揭露表現下滑,逾一半亞太企業範疇三未納入淨零目標

 

為了解各區域 ESG 法規的發展脈絡與企業揭露的積極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經團隊交叉研究,政策發布最活躍者為歐洲地區,1990 起至 2020 年累計共頒布 776 項政策,而亞太區域則緊追在後,發布了 556 項 ESG 相關政策。

 

然而,亞太區整體揭露表現卻未因政策增加而上升。今年的研究顯示,表現最優異之國家地區分別為「臺灣」、「南韓」、「日本」,顯示企業針對 ESG 議題的管理與溝通程度較為完整。

 

你可能也想看:台灣永續報告書首次破千本:永續KPI不好,影響企業高層薪水!一文看懂2024 亞太永續報告分析五大亮點

 

進一步分析卻發現,亞太十國地區相較去年評分下降 6.9%,原因之一在於企業能將其 ESG 主題之「作為」與「績效」詳細描述,但卻對於「目標」與「檢核機制」揭露偏於保守,或者無相關論述。

 

而面對淨零目標的達成與實踐,離不開企業對自身價值鏈的減碳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至範疇三的管理為重中之重。

 

其中 70.8% 企業已設定淨零目標,但仍高達 56.2% 未將範疇三納入目標設定與揭露範圍中。企業須盡快聚焦其上、下游價值鏈管理,方能驅動淨零目標的實踐。

 

2024 年亞太十國企業永續概況排行;以「提及」、「作為」、「績效」、「目標」與「檢核機制」5 大評鑑級別以進行評估,而評鑑級別所取得之分數愈高,則代表關鍵項目於該國家地區中所揭露的資訊透明度愈高。

 

「自然資本」與「社會人權」關注提高

 

在永續框架整合的過程中,已從「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CFD) 擴大至「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TNFD)。

 

環境面向從高度關注氣候變遷等碳管理項目,進而涵蓋生物多樣性、土壤、水資源利用等生態系統運作。

 

亞太區目前已高達 95.8% 企業已提及「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其中 12.5% 針對此議題進行目標設定,不過僅有 2.1% 企業具「檢核機制」,顯示企業在營運核心及自然資本的管理上,仍需做更完整的鑑別與評估。

 

除此之外,過往「社會(S)」相較「環境(E)」推展速度緩慢,研究團隊統計顯示,97.9% 企業於招募與留任的原則中皆會提及人才多元性的價值,凸顯 DEI 已然成為企業永續發展重要的議題之一。

 

近年因性別、種族對立所產生的國際衝突不斷發生,各國家地區與企業也逐步將DEI 的管理內涵納入「正義(Justice, J)」精神,高達 92.7% 企業已於公開管道中,對於「社會正義與人權」議題進行說明。

 

雖然「自然資本」與「社會人權」關注度提高,但落實到管理目標及檢核機制時,占比皆會大幅度的驟降。

 

SDGs多數企業「紙上談兵」少有具體實踐目標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自 2015 年提出到現在,推動議程已過半,是檢視進度與成果的關鍵時刻。

 

臺灣、新加坡與日本於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居於領先地位,而新加坡在 SDGs 營運整合度為十國之冠。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家地區在推動 SDGs 時偏重於「提及」(占比高達89.6%),但真正付諸實踐並設立「目標」的企業僅占比 32.3%,進一步設立「檢核機制」僅有5.2%

 

研究顯示,中國與香港企業多數僅停留在 SDGs 連結公司發展方向的討論,卻沒有與 SDGs 相連的具體改善專案。

 

亞太十國在經貿及永續轉型上擁有重要角色,縮短國家政策目標與企業推展進度的差距是關鍵。各國在永續發展目標推進上,若沒有具體的承諾與實踐,則將淪為空談。

 

企業應更多思考「SDGs 與組織營運之間的重大性連結」,避免誤觸「SDGs 漂洗」(SDG washing)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營運衝擊。

 

 

泰國、日本、香港、中國,以及臺灣的回應 SDGs 相對多元,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南韓和澳洲則較為聚焦

 

台灣永續報告書奪冠,贏在哪?

 

台灣表現優於10個國家的平均水準,主因為台灣企業在設定目標和改善措施方面更具體和有效。

 

前三項傑出的指標包括環境維度的「應對氣候變化和適應」(86.0%)以及治理維度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76.0%)和「供應鏈透明度」(76.0%)。

 

然而,環境維度中「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的揭露度僅為52.0%,永續部門應思考如何展示有效的績效、具體目標設定和審計機制來增強整體揭露透明度。

 

台灣企業在碳管理方面表現優秀,內部碳定價訊息的揭露率最高(80.0%),但在碳交易執行方面的清晰度最低(20.0%),隨著台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底建立,台灣未來有望加強碳管理的主動性。

 

綠色漂洗風險雖低於亞太地區的平均水平。然而,關於公平過渡的計劃(10.0%)和投資(10.0%)的揭露相對較少。

 

國家政策路徑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大部分企業的目標承諾與國家目標一致。然而,國家氣候治理計劃的清晰度仍不確定,為了提高可實現性,企業可設定2030年的減排目標為43%(10.0%),並透過規劃公平過渡(10.0%)和投資公平過渡(10.0%)來提高計劃的全面性。

 

另一方面,企業在將SDGs納入營運方面表現出色,特別是將SDGs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策略關聯(100.0%)。

 

隨著台灣的監管框架採用GRI、TCFD和SASB框架,並根據行業特性披露ESG相關訊息,台灣企業的框架採用率為100.0%,使台灣與南韓並列在10個國家中的領先位置。隨著未來ISSB框架法規的採用,永續報告書有望順利對齊。

 

今年的研究顯示,台灣表現最優異之國家地區。資料來源:2024 亞太十國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

 

【關於《2024 亞太十國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報告】

 

蒐集樣本:此次研究團隊共蒐集亞太10個國家地區96本企業出版之永續報告書。

 

研究對象:亞太10個國家地區包含臺灣、日本、中國、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澳洲、韓國等10個國家地區,自入選Forbes 全球2,000 大企業篩選出各國前10大之企業所公布之永續報告/資訊。

 

研究報告涵蓋期間:2023年公開發行之永續報告,其揭露期間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部分報告書揭露範疇根據各企業資料揭露年限不一而有所不同。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