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COP28觀戰重點一次看!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為何台灣更要關注反漂綠?

COP28觀戰重點一次看!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為何台灣更要關注反漂綠?
撰文: 朱姵慈     分類:ESG快訊     圖檔來源:COP28 UAE 日期:2023-11-28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11月底將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登場,《今周刊》本次也將親赴現場,掌握第一手消息,值得關注的是,本屆氣候大會是疫後各國元首首度實體與會,將進行《巴黎協定》後首次「全球盤點」。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媽媽氣候行動聯盟23日晚間特別舉行 「COP28前全球行動盤點與重點分析」活動,盤點今年會議可以關注的重點、趨勢,以及可能會有的結論。

什麼是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 

 

COP是簽署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的締約國會議。早在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上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明文承認「地球氣候變化及其不利影響,是人類共同關心的議題。」  

 

今周刊將親赴杜拜,為讀者帶來第一手報導,完整內容全收錄於【COP28現場直擊專題報導】專區

 

自1995年起,每年由締約國輪流主辦為期2週的締約方會議(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討論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前全球有198個國家簽署,今年適逢第28屆會議,故簡稱COP28,訂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杜拜舉行,地點選在波斯灣沿岸的杜拜世博城(Expo City Dubai),有望刷新歷屆COP人數紀錄。 

 

杜拜世博城。照片來源:mediaoffice.ae


COP28主要分為「藍區」(Blue Zone)及「綠區」(Green Zone)。藍區僅開放締約方代表、經認證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觀察員代表及媒體進入,正式會議談判、高峰會、圓桌會議及各國家主辦的展覽、文化活動,均在藍區舉辦。 

 

台灣目前主要以非政府/非營利組織觀察員名義參與,今年台灣氣候聯盟首次在「藍區」租下攤位,將對外展示台灣淨零轉型亮點,綠區開放給所有參加者,包含個人、企業和其他民間團體等。 

 

COP28會有哪些大咖參與? 

 

英國首相蘇納克、國王查爾斯、美中兩國氣候特使都將出席,日前中美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第24點,就對即將召開的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作出了承諾,將致力「共同努力並與其他締約方,協商一致方式達成全球盤點決定。」 

 

特別的是,今年教宗方濟各計畫出席COP28。這是自1995年以來,首次有教宗參加。現年86歲的教宗方濟各長年推動環境保護,10月與COP28大會主席賈比爾(Sultan AI Jaber)會面。呼籲否定氣候變化人士及拖延的政客回心轉意,形容地球可能迫近臨界點時,他們不能掩蓋人為或嘲笑科學。 

 

 COP28前全球行動盤點與重點分析活動。圖片來源: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

 

觀戰重點一:首次全球盤點(GST, Global StockTake)氣候行動成果 

 

今年全球盤點報告已於9月先行發佈,將作為COP28各國的談判基礎,進行首次「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GST)」盤點《巴黎協定》的執行狀況,評估世界在實現控制升溫目標時的進展,為《巴黎協定》8年來第一份檢核200國氣候行動的成績單。 

 

根據《巴黎協定》第14條規定,自2023年起,也就是今年開始,每5年進行一次全球盤點,從減緩、調適、落實與支持手段作為評估的三個重要領域,並考慮應對措施及解決損失與損害的社會經濟成果,督促各國除了承諾國家自訂貢獻(NDC) 、提交規劃之外,仍要確保是否如期達標。 

 

全球盤點的小組已經完成第二階段技術評估,於綜合報告中指出,目前二氧化碳減緩的速度仍遠不及守住升溫攝氏1.5度的需求,並提到目前全球的氣候行動承諾,被兌現的幅度不足。 

 

第三階段的審議產出因涉及各國的目標、承諾與政策,將在COP28的會議中進行。主辦國也指出依據全球盤點的報告,這次會議的目標是: 

 

1. 產出具體、公平的方案縮小目標與執行的差距,確保全球《巴黎協定》2030年目標一致。 

2. 回應包容性政策、金融和技術解決方案,將資源、合作夥伴在「世界氣候行動高峰會」與為期兩週的創新計畫引進各部分的合作。 

3. 呼籲政府、產業和個人採取行動,說明在當前發展如何發揮功能,確保走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 

 

全球盤點報告重點。朱姵慈攝

 

趙家緯解析全球盤點重點:

 

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提出的中期目標,在 2035 年,碳排放量需要比 2019 年的水平至少减少 60 %
2. 逐步淘汰「有增無減」化石燃料的協議,來落實逐步淘汰煤炭、石油,以及有增無減的天然氣使用
3. 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
4. 支持開發中國家在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的路上,同時顧及社會福利保障(Social Protection)、社會溝通等面向。

 

觀戰重點二:檢視各國能源轉型目標 

 

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佈應對氣候變化的報告,建議「2030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較2020年增為三倍」目標獲得全球60多個國家支持,包含歐盟以及排碳大國的美國與中國等。 

 

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在上升,離淨零排放的目標仍有差距,COP28能否須取得強而有力的減緩或潔淨能源目標,是關注重點,例如是否達成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減少化石燃料補貼、脫碳、脫煤、減少甲烷排放等相關決議,是否有提出增加再生能源部署、增進能源效率的目標。 

 

觀戰重點三:損失與損害基金(The Loss & Damage Fund) 

 

去年COP27,達成設置「損失與損害基金」的共識,提供資金給受嚴重氣候變遷衝擊的發展中國家,協助這些國家強化調適氣候變遷的能力,同時有餘裕推動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的氣候青年專案統籌呂伊庭預估,全球南方損失與損害基金的延續討論,將是此次COP28的會議重點之一。 

 

呂伊庭指出,早在1991年,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提出損害與損失議題開始,就一直面臨資金無法到位,受害國家無法得到合理賠償與支援的處境,長期無法全額兌現的綠色投資基金(每年一千億美元)。 

 

小辭典:富裕國家2009年承諾,到2020年底前每年拿出1000億美元,OECD的最新數據指出,富裕國家2021年資助金額來到896億美元。 

 

11月16日,負責監測這項承諾落實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全球富裕國家在2021年可能已達成每年向較為貧窮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的目標,比先前承諾的時間遲了2年,並且只是氣候資金「廣泛需求」的一小部分。 

 

OECD秘書長柯曼(Mathias Cormann)受訪指出,專家們預估到2025年底時開發中國家所需的應對氣候投資款項約為每年1兆美元,到2026至2030年間會攀升為每年約2.4兆美元,即便富國達標,也是杯水車薪。 

 

台灣看點一:台灣總統候選人未提節能量化目標 

 

TCAN研究總監趙家緯分析,雖然台灣在2025年前努力衝刺光電與風電的佈建,但2026年至2030年的建設目標卻呈現下滑趨勢,與全球趨勢不符。 

 

COP28主席Sultan Al Jaber呼籲各國政府支持「能源效率進步兩倍」目標。台灣當前的能源效率(節能表現)雖高於全球平均,但在人均節能投資上,還不及德國及加拿大的1/10,而儘管台灣的三位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有把「深度節能/節能優先」放在政見之中,但進一步分析可發現,三位候選人其實都未再提出更積極的政策工具來強化各部門的節能行動,也未提出相關的量化目標。 

 

台灣三位總統候選人提出的2030電力結構。朱姵慈攝

 

台灣看點二:台灣工業脫碳牛步 

 
在工業去碳化方面,趙家緯指出,目前不論是政府政策或是難減排產業(石化、鋼鐵、水泥)的業者,在關鍵的去碳化技術上(例如:以氫製鐵、CCUS、電氣化等)大多是押在2040年甚至是這之後才規劃投入,但事實是產業現在所做的任何投資決策都會影響到2050年的排放。 

 

舉例來說,中鋼在未來數年將會面臨老舊高爐汰換/更新的議題,若只換成更高效的高爐且用到其壽齡終止(約2060年),台灣將無法實現2050淨零目標。 

 

趙家緯進一步指出,國際上已有四大驅力在加速工業去碳化,包含: 

 

(1).「G7氣候俱樂部」針對低碳鋼鐵、水泥的標準訂定與貿易合作 

(2).「政府公共工程低碳採購倡議」所創造的低碳鋼鐵/水泥需求市場(已有9國加入) 

(3). 今年COP28 「貿易日」主題,旨在探討貿易協定如何推動產業淨零(WTO亦推出了「Trade House 」展館)」 

(4).「技術突破」:國際研究顯示鋼鐵與水泥的低碳技術研發與2030年的預期產能已大幅成長,此顯示工業淨零並非2040、2045年才能落實的遙不可及目標。遺憾的是,這些驅力在台灣的政策制定或媒體報導上都鮮少著墨。 

 

台灣看點三:反漂綠生態系 

 

最後,趙家緯強調台灣應建立反漂綠生態系,例如:去年聯合國的的反漂綠報告:Integrity Matters,已進一步發展為「淨零識別與當責性綱要(UNFCCC’s Net Zero Recognition and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的檢核制度。 

 

因此,未來登錄在聯合國Race to Zero的組織,都需要提供「實質承諾」、「氣候轉型計畫」、「減排行動進展」等內容以供檢視,以排除那些缺乏淨零可信度的組織。 

 

趙家緯強調台灣應建立反漂綠生態系。朱姵慈攝

 

趙家緯指出,台灣其實有不少企業已被納入國際非營利組織的評比,且不少企業在國際上重視的「碳抵換/碳權使用及說明」、「公正轉型」等面向上表現不佳。 

 

可惜的是,這部分也少有媒體報導或是被納入在國內的永續獎評比項目,因此,如何將這些國際強調的淨零面向轉化為驅動企業淨零的動力,且建構一系統性的反漂綠生態系,值得深思。 

 

其他亮點:美國將提出全球第一個核融合戰略 

 

《路透社》報導,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也會COP28提出全球第一個核融合戰略,知情人士表示,在這份核融合戰略框架中,會擬定全球部署此技術的計劃,有望得到全球夥伴支持。而凱瑞則將此戰略形容為核融合國際合作的「第一槍」,是當前氣候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只是科學實驗。 

 

但批評者表示,核融合將因為開發成本過於高昂、時間過長,在可預見的將來難以在對抗氣候變遷中發揮作用,這或許是2023年迄今全球核融合企業僅獲得14億美元投資,較去年28億美元下滑的主因。 

 

不過,核融合工業協會(FIA)統計,獲得投資的企業數量從33家增加至43家,分佈於美國、中國、澳洲、德國、日本和英國。美國發布核融合戰略後,會如何帶動相關概念企業成長,各界密切關注。